民建联倡「告别劏房」纳入长策盼10年内回复三年上楼目标

民建联倡「告别劏房」纳入长策盼10年内回复三年上楼目标

民建联今日(10月3日)成立「告别劏房行动」,提出十个倡议,包括推动政府制订「告别劏房」路线图,大幅增建公屋,为劏房住户提供持续支援等等。民建联主席、立法会议员李慧琼期望政府把「告别劏房」纳入长远房屋策略及施政报告,目标在10年内回复到公屋三年上楼的目标。

四阶段计划惠及11万劏房户

民建联主席李慧琼表示,房屋问题一直困扰港人,楼价租金脱离市民负担,而公营房屋兴建落后,加上其他原因,导致有达11万个基层家庭须入住劏房、笼屋等不适切居所。劏房居民近年越住越贵、越住越细,环境卫生及消防安全欠佳,这都是大家感到揪心的房屋问题。随着立法会10月13日恢复二读《业主与租客(综合)(修订)条例草案》,期待条例草案获得通过,加上香港已步向良政善治新时代,希望倡议房屋政策要作出变革,包括必须正视22万人居于劏房问题。

「告别劏房行动」目前约有逾30名成员,成员包括立法会议员、专业人士、地区代表、地区组织、劏房居民及过渡性房屋居民等。行动召集人郑泳舜表示,期望政府与各界集结力量,包括来自商界,由提供公营房屋、过渡性房屋或其他类别资助型房屋,到推出补贴支援措施等,群策群力,在短中期内达致明显的改变,让大家可一同见证劏房减少,以至香港市民「告别劏房」蜗居日子的来临。

房屋事务发言人柯创盛表示,劏房租管的实施,只是第一步,把过去一些恶劣现象纠正过来,如滥收水电费、不订立书面租约、加租期浮动、业主不愿对单位做保养与维修等。要让租户有条件迁离劏房,或在搬离之前改善住屋环境,我们认为政府在处理劏房问题上应作出变革。「告别劏房行动」提出的十大倡议,包括建议政府制定告别劏房路线图、10年内大幅增建公营房屋、制定全面社会房屋政策、要求立法会尽快通过《业主与租客(综合)修订条例草案》、政府须定期进行追踪调查、制定起始租金、研究制定劏房单位基本要求、持续支援劏房住户、支援旧式大厦的管理及加快市区重建步伐增建公屋等。

行动召集人、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郑泳舜表示,「告别劏房」路线图分为四阶段,首阶段为实现出租公屋三年上楼目标,先让3万轮候公屋的劏房户搬离劏房;第二阶段则是供应3至5万个过渡性房屋,让五万个劏房户搬离;第三部分则是规划新界北,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工作劏房户」,同时扩充交通网路及交通费津贴。最后一阶段则是提供支援措施,支援余下的劏房户。四阶段合共料能惠及11万个劏房户。

冀过渡性房屋小组升格

就持续增加过渡房屋供应的建议,郑泳舜认为,政府需把过渡性房屋纳入长远房屋策略框架,邀请发展商参与计画,善用闲置土地,并进一步研究利用酒店与宾馆计划的可行性。他又建议,政府把运房局辖下的过渡性房屋专责小组,升格为社会房屋办事处。

郑泳舜亦期望,立法会能尽快通过《业主与租客(综合)修订条例草案》。对于特首林郑月娥的施政报告,郑泳舜期望对方会有大篇幅讲解如何处理房屋问题。

另外,「行动」亦建议制订劏房单位基本要求,包括人均面积、建筑安全、卫生渠务标准,而最低人均面积须与公屋看齐。行动又提出建议,例如业主须为劏房户提供独立烟雾探测器及小型手提式灭火筒。

倡卫生清洁资助恒常化

民建联副秘书长叶傲冬则建议政府支援旧式大厦管理,提升卫生及保安工作,例如资助旧楼安装大闸及防盗系统,将现有的卫生清洁资助恒常化。他又建议改善大厦管理专业顾问服务,由物管公司代三无大厦进行管理。他又希望政府能考虑重启22条具重建潜力的公共屋村工作。

环境师学会前会长潘景和表示,很多旧楼缺乏维修导致建筑结构安全,亦衍生卫生问题,希望当局能更严厉执法。执业律师蔡少峰则期望透过告别劏房行动,协助市民厘清关于旧楼及劏房的法律问题。

民建联

Share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