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局提供免费网络安全咨询
近年越来越多企业数码转型,不少实体店也转型为网店。香港生产力局首席数码总监黎少斌近日指出,企业在数码转型时最重要是要由管理层带领公司革新,加强员工的改革及网络安全意识,企业如果能及早把握数码转型的机遇,装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便可善用人力资源,提升业务优势。
黎少斌表示,生产力局有不少免费咨询服务提供予中小企,辖下的香港电脑保安事故协调中心设立了24小时热线,俾企业或个人用户遇到网络安全事故时免费咨询,也会定期举办免费研讨会,协助企业应对网络安全问题。
近年越来越多企业数码转型,不少实体店也转型为网店。香港生产力局首席数码总监黎少斌近日指出,企业在数码转型时最重要是要由管理层带领公司革新,加强员工的改革及网络安全意识,企业如果能及早把握数码转型的机遇,装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便可善用人力资源,提升业务优势。
黎少斌表示,生产力局有不少免费咨询服务提供予中小企,辖下的香港电脑保安事故协调中心设立了24小时热线,俾企业或个人用户遇到网络安全事故时免费咨询,也会定期举办免费研讨会,协助企业应对网络安全问题。
香港政府总部人员昨早(13日)对接获的邮件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一封致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的信件内附刀片,信件内容带有威吓性,相关人员已报警处理。 行政长官办公室发言人对此予以严正谴责,表示香港是法治社会,绝不容忍暴力及恐吓等违法行为。不论是行政长官或其他公职人员,若任何人以违法手段企图影响他们履行职责,特区政府必定会严肃跟进,将不法之徒绳之于法,保障公职人员安全和社会安宁。 read more
立法会今日(24日)辩论「推动跨境医疗合作」的无约束力议案。医务卫生局长卢宠茂表示,局方会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处的原则,在坚持有利于内地和香港医疗制度发展的前提下,增加香港和大湾区各城市的医疗创新和合作,继续推动便利香港市民在内地发展和生活的政策措施。 卢宠茂表示,加入政府前曾担任港大深圳医院院长6年,明白跨境医疗合作的意义重大,任重道远,曾推动在大湾区使用长者医疗券,在疫情下协助医管局推出内地港人覆诊的特别支援计划,以及在病人授权下容许电子病历纪录跨境使用等。 立法会议员黄国指出,本地医疗卫生开支过去20年增加4.8倍,但服务无大幅改善,认为跨境医疗合作有助缩短病人轮候时间,节省医疗开支,但特区政府有欠积极,无具体政策和时间表。 read more
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杨何蓓茵今日(8日)指出,本港12岁或以上人口的第3针新冠疫苗接种率,日内有望达八成。她指出,虽然长者接种率已大幅提高,现时70岁或以上的第3针接种率达68%,比3个多月前的46%增长不少,但仍较其他年龄组别低。而幼童接种刚开始了两个多月,第一针接种率只有17%;12至19岁人士的第三针接种率约67%。 杨何蓓茵今早出席在圣公会圣雅各小学举行的「湾仔区学童疫苗接种日」,鼓励学童及家长一起接种新冠疫苗。全日预计约170人透过接种日接种疫苗。她表示,为推广幼童和学童接种新冠疫苗,政府已调低到校外展接种新冠疫苗的人数至10人。同时,当局继续为学校提供团体预约到社区疫苗接种中心接种疫苗,并提供免费往返接送服务。自本年9月以来,已安排约60间学校以团体预约形式安排学生接种,希望更多学校响应。小学和幼稚园亦已举办约155场学校外展活动。 杨何蓓茵称,看见不同学校的学生一同接种新冠疫苗,认为对学校、学生和家长,甚至整个社区的保护也十分重要。她感谢湾仔区校长联会、教育局湾仔区学校发展组和湾仔民政处一起推动,期待其他区也安排类似接种活动。 杨何蓓茵指出,随着入境检疫安排放宽至「0+3」,大幅减低市民出入境的不便,并同时陆续放宽其他社交距离措施,香港与世界恢复联通跨进了一大步,经济和市民的生活也活起来,许多市民期待已久的外游计划也可以实现。在这个时候,人流增多,更应注重按时接种适当剂量的新冠疫苗,呼吁市民推动亲友特别是长者及幼童接种疫苗。 read more
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推进深港澳科技交流,由深圳市科技交流服务中心主办,深圳市计算机用户协会、香港资讯科技联会和澳门智慧城市联盟协会共同承办的“2022深港澳科技论坛(线上)·深圳场”日前在深圳、香港和澳门三地同步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深港澳城市发展”。来自深港澳三地的科技社团、科技工作者、院校代表共同参加了此次(线上)论坛。 香港立法会科技创新界议员、香港资讯科技联会会长邱达根在致辞中指出,大湾区的关键在于青年人,香港特区也会发挥自身的优势,以全新的思维,全力全速的发展创新科技,积极参与大湾区国际创新中心建设,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从内循环和外循环,贡献国家所需,发挥香港所长。希望疫情之后,深港澳三地科技工作者可以聚首一堂,深度参与交流。 深圳市科协党组成员孙楠表示,今年3月“科创中国”大湾区联合体正式成立,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现有产业基础,有序推动建设N个大湾区产业创新中心,并配套设立相关产业发展基金,通过“1个联合体+N个中心+1个产业基金”的运营模式,推动大湾区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据悉,论坛还将举行澳门主场和香港主场,分别聚焦新基建赋能大湾区科技发展和智慧医疗促进深港澳大健康产业发展。 (点新闻记者李望贤深圳报道) read more
全国政协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今日(6日)在一个论坛上致辞时表示,大湾区融合带来新动力,为香港及其他城市带来巨大机遇,媒体或专业机构应该在大湾区城市设立分会,可解决港人暂时无法到内地等的问题。 梁振英说,大湾区城市一直主动及积极传递讯息,但相关资讯在香港没有受到广泛报道,资讯未传达到市民。他又说,应该了解到如果香港与内地未取消检疫等限制,两地的认知将有更大差距。 read more
“香港健康码”系统早上九时起接受登记,截至下午五时,逾13.6万名市民申请注册“香港健康码”,当中近2.3万人已启动帐户,系统一直运作畅顺。 市民可于“港康码”网站实名登记申请注册帐户,成功开通帐户后,并透过“安心出行”3.0版本上传出行纪录到“港康码”系统,再从“港康码”网站登入系统获取“港康码”。只有取得“港康码”绿码人士,才可进一步申请将“港康码”转为适用于广东省的“粤康码”或适用于澳门的“澳康码”。 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表示,有很多慈善团体和电讯公司,都积极回应政府呼吁向有需要人士送赠手提电话。他称,政府正和它们积极商讨,希望能够凝聚更大的力量,令送赠手提电话予有需要的朋友的安排,特别是长者,可以顺利进行。对于有大约有多少部手提电话,薛永恒指未有准确数字,但肯定过万部 read more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8/71489d5035a542131ceed26380d7be17.mp4 第5波疫情未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公布,本港今日(14日)新增4,979宗确诊,包括215宗输入个案;另再多5间院舍现新病例,有紧密接触者要接受检疫。医管局呈报多3人离世,第5波累计9,352人染疫后离世。张又提到,昨日(13日)本地个案中需作出更正,有25宗实为输入个案,昨日的本地个案应为5,123宗,输入则为185宗。张又表示,目前本港二度感染(复阳)个案占整体的1%。 张表示,输入个案中有79宗于7日内发现,当中22宗于社区检测中发现,另有20宗于7天后发现,来自51个国家或地区,包括英国、印度各占31宗。张又指,今日的输入个案中,有22宗是第4至7天于社区中心找到的个案,即医学监察期间确诊,相信为「黄码」个案。她续指,若比例没有变化,理论上会多了输入个案,强调为「意料之内」。由于他们需每日做快测,以及平时要做检酸,希望此安排可加快找到个案,以及减少传播。她又说,原则上不希望「黄码」者有不戴口罩的行为。 另外,变种病毒株的个案有上升,本月11日的初步数字,怀疑是BA.4或BA.5的个案已上升至23.1%;BA.2.12.1的怀疑个案则维持在约7.3%。她相信,社区有患者感染L452R,每5人有1人患Omicron BA.4或BA.5,特别是入院人士及院舍个案。 张竹君表示,今日再多5间老人院舍出现新冠确诊个案,总共有5人染疫,其中共24名院友及员工需要检疫。 出现病例的院舍包括,「元朗嘉颐护老院」有1名员工染疫,9名院友、2名员工需检疫;「救世军白普理慈爱长者之家」1名院友染疫,3院友需检疫;「福苑护老中心」有1名员工染疫,1名院友需检疫;「德昌护老中心(葵兴分院)有限公司」有1名院友染疫,3名院友需检疫;「紫云间隽逸护养院暨长者日间护理单位」则有1名院友染疫,4名院友及2名员工需检疫。 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医疗成效及科技管理)关慧敏今日(14日)表示,过去一日再多3名新冠患者离世,为两男一女,年龄介乎80至89岁,其中两人无打疫苗,1人已打3针。至于昨日(13日)呈报屯门医院5岁大确诊女童,状况危殆仍在深切治疗部留医,其11岁姊姊亦确诊,已打齐针。 死者方面,包括一名无打针的89岁女士,她本身有血压高、曾中风、血脂高,前日(12日)因已有几日不适、没有胃口,去急症室时气喘、严重缺水及呕吐,需要急救,另要插喉来帮助呼吸,入院时确诊,CT值为19.4,即病毒量高,当时有并发心脏病及肾功能衰竭,至昨日过身。另一名死者为80岁老翁,没打针,患肾病,本月9日到急症室,发烧,需闻高分量氧气,肺片已花,并患肺部细菌病,并发炎症及急性肾衰竭。最后一名死者为89岁男士,他已打3针,本身有糖尿、血压高、及心律不正,本月11日在家被家人发现晕倒,到急症室时已没有生命迹象,当日下午证实死亡,个案转交死因庭跟进,当晚得悉其太太确诊,故通知警方及公众殓房员工注意。昨日再发现,该死者曾于8月11日中午曾经去过社区检测中心,CT值为21,惟未知为何会去检测中心。 针对屯门医院确诊女童,当局表示会密切跟进其情况,暂时未收到其变种病毒株结果。而其11岁确诊姊姊有喉咙痛,在同一医院的儿科病房接受治疗,情况稳定。关表示,个案仍在调查中,包括患者中的源头,以及传染关系。另外,本港昨新增呈报4名危殆病人及2名严重病人,现时合共有31名危殆及22名严重病人,当中10名危殆病人正接受深切治疗。 read more
政府昨日(29日)公布,按全球最新新冠疫情发展,将于2022年1月1日凌晨零时起指明哈萨克斯坦和缅甸为A组指明地区,以收紧相关抵港人士的登机及检疫要求。其中,因应早前发现由哈萨克斯坦输入香港的Omicron个案,政府将对从该地区抵港的人士实施最严格的检疫要求。 为应对及防范Omicron个案的输入风险,政府将继续采取至为严谨的「外防输入」措施,将发现有Omicron个案,并有可能导致当地传播及输出个案的海外地区,指明为A组指明地区。政府亦会密切监察相关海外地区Omicron个案有否广泛传播,包括对发现有从当地来港的Omicron输入个案的A组指明地区,实施更为严谨的加强监测措施(「加强监测A组地区」)。 因应早前发现5宗由哈萨克斯坦输入香港的Omicron个案,政府将对2022年1月1日凌晨零时或之后由哈萨克斯坦抵港的有关人士,实施「加强监测A组地区」检疫及检测安排。曾于21天内逗留「加强监测A组地区」的抵港香港居民,须先到竹篙湾检疫中心进行4天强制检疫,期间每天进行病毒检测,并由医护人员监察其健康状况。有关人士其后会于抵港第5天由专车送到来港前已预订的指定检疫酒店完成余下的17天强制检疫,及于抵港第26天到社区检测中心接受强制检测。 同时,因应缅甸确认发现Omicron个案,政府会将该等地区指明为A组指明地区,2022年1月1日凌晨零时生效。于21天内曾逗留当地的非香港居民不准入境。香港居民必须已完成疫苗接种并持认可疫苗接种纪录方可登机回港。他们抵港后须于指定检疫酒店接受21天强制检疫,期间接受6次检测,并须于抵港第26天到社区检测中心接受强制检测。 read more
前海上月宣布8倍扩大面积,加上附近南山区作为创科重镇,前海接驳洪水桥铁路未来的实现,新界西北连接内地的交通配套将会大为便捷。民建联立法会议员周浩鼎表示,政府对洪水桥新发展区的规划,预留22公顷作企业科技及工业用地,明显不合时宜,追不上发展,应有所增加及调整。 周浩鼎说,由企业科技及工业带来的就业职位,当年估计为24000个。今天看来就前海及南山的发展,这方面就业职位以倍数增加,令屯门洪水桥居民大幅受惠。 周浩鼎指,除了洪水桥新发展区的预留用地外,屯门内河码头由于使用率一直徘徊在20%左右,未有善用。应改变用途,作为企业科技及工业用途,配合创新工业的发展。先进工业用地创新工业配套有特殊要求,例如高度防震,无尘车间等,这些都是以往旧式工业用地难以应对。 周浩鼎建议,屯门及洪水桥新发展区应预留部分用地与检测认证产业。目前检测认证行业散落不同区域,没有集中基地。有集中基地,更能有效对外宣传香港检测认证产业的发展。他强调,科研成果商品化是香港必须推进的工作,团结香港基金曾经过去倡议在政府对大学的科学研究拨款的评审工作(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RAE)加入科研成果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作为大学拨款的评分因素,以鼓励科研成果商品化。建议于2020年已首次落实,并在评分中加入对社会影响的因素(Impact)。但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下次检讨评分系统是2026年,须更密切观察评分系统。目前对社会影响的因素只占总评分15%,有需要可作更灵活处理调整。 此外,一直以来工业贸易处归属商务及经济发展局的管理。然而在今天「十四五」规划下,香港被国家赋予打造成为国际创科中心的机遇。而香港拓展工业4.0亦聚焦创新科技应用及发展,为更有效配合整个工业发展,建议把工业贸易署拨归创科局管理,更进一步帮助拓展相关工业措施及政策。 read more
香港旅游发展局(旅发局)今日(17日)公布,初步访港旅客数字,去年12月的旅客量有所回升,有9,448人次,较前年同期升94.1%,主要来自内地,数字升逾1.5倍。然而去年全年访客数字仍按年下跌97.4%,为约9.1万人次。旅发局指访港人士主要是探望亲友或有其他必要到访的原因,消闲旅客继续维持近乎零的水平。 旅发局公布上月与去年全年初步访港旅客数字,其中去年全年有91,398人次访港,内地占最多,有65,694人次,占71.8%,然而数字仍按年下跌97.6%。另外非内地访港人次,包括短途、长途、新市场,即有25,704,按年下跌97%。 去年12月数字上升,估计是因为政府实自去年9月起实施「来港易」计划,容许非香港居民从广东省及澳门免检疫来港,深圳湾口岸及港珠澳大桥口岸每日各提供1,000个名额。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截至上月23日,共有23,906人次在计划下抵港,其中21,559人次经深圳湾口岸、2,347人次经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入境香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