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再委任范鸿龄为医管局主席 2新成员包括温文仪及何超蕸
政府今日(26日)公布,再度委任医管局现任主席范鸿龄和2名现任成员邱达根及黄永灏。另外委任2名新成员,分别是测量师温文仪及东华三院前任主席何超蕸,全部人任期为2年,由下月1日起生效。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欢迎温文仪和何超蕸加入医管局,同时向获再度委任的主席及2名现任成员致意,并感谢即将卸任的成员施荣恒、王沛诗及杨志威在过去6年对医管局作出宝贵贡献。
政府今日(26日)公布,再度委任医管局现任主席范鸿龄和2名现任成员邱达根及黄永灏。另外委任2名新成员,分别是测量师温文仪及东华三院前任主席何超蕸,全部人任期为2年,由下月1日起生效。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欢迎温文仪和何超蕸加入医管局,同时向获再度委任的主席及2名现任成员致意,并感谢即将卸任的成员施荣恒、王沛诗及杨志威在过去6年对医管局作出宝贵贡献。
第六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今明两日在线上举办。律政司长郑若骅今日(1日)出席论坛并致辞时表示,「十四五」规划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支持香港成为亚太地区的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为本港法律界提供极大发展机遇。 郑若骅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刚刚7月首次举行,通过考试的香港律师,可为在大湾区营商的各国企业提供全面法律服务,促进大湾区企业投资。而前海在去年亦开始容许涉及港资企业的民商事合同,自由选用香港法律作为合同的适用法,特区政府正寻求中央支持将措施扩展至深圳以至整个大湾区。 郑若骅相信,香港最大发展机遇在于地缘优势,独一无二的法律与经济优势,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既保障投资者权益,也能创造庞大就业商机。 read more
多位官员及立法会议员本周一晚上出席一个逾百人生日派对,同场有一名初步确诊者。立法会主席梁君彦今日表示,当晚一共有19位议员出席宴会,其中四名议员需要进入竹篙湾检疫中心进行检疫。他还说,目前希望首次立法会会议能如期举行。 梁君彦称,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日已经和他沟通,表示对于到场官员会有严肃跟进。 指摘出席议员行为极不检点 梁君彦表示,自己身为立法会主席,非常重视今次事件。他说,当晚一共有19位议员出席宴会,包括容海恩、林琳、何君尧等。他已经逐一联络他所知道的出席议员,提醒他们无论有无接触确诊者,都必须和卫生防护中心合作,接受检测。在检测结果阴性之前不要返回立法会大楼或者其办公室,他们的助理亦必须接受检测。他又指,有部分议员没有参加宴会,都进行了检测。梁君彦又指摘出席的议员行为极不检点,须为个人行为负责。 梁君彦说,目前有四名议员需要进入竹篙湾检疫中心,包括陈仲尼、邱达根、陆瀚民、洪雯。他说,相信全体议员会配合防疫工作。梁君彦说,自己早前和秘书处开会,提醒议员以及立法会职员,要加强防疫工作,而今次事件发生后,已经安排对立法会大楼以及中信大厦相关楼层消毒。 至于下周三(12日)的第七届立法会首次会议,亦是行政长官答问大会,他表示,自己会密切留意疫情发展再做决定,但目前的目标是如期举行。 涉事19人名单:谭岳衡、郭玲丽、陈沛良、陈家珮、葛珮帆、容海恩、黎栋国、何君尧、周文港、洪雯、林琳、郭伟强、霍启刚、林顺潮、梁毓伟、陈仲尼、吴杰庄、邱达根、陆瀚民。 read more
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谭惠珠今日(21日)表示,早在立法会投票前已预计投票率约有3成,相信投票率主要受疫情影响,加上出现变种病毒,但同意要由学者研究及分析投票率。 谭惠珠在一个电台节目说,今届投票率无法与上届比较,因为两场的选举方法完全不同,以往的比例代表制参选人数较多,可投放的资源和动员的人际网络亦较多。 至于今次只有新思维狄志远一名非建制派当选,谭惠珠形容,这并非「原设计」,认为最基本在地区直选都要有不同声音出现才对,相信要经仔细分析,以研究是否在下届立法会选举再更改制度。 谭惠珠称,新一届立法会应开始商讨《基本法》23条立法的事宜,又说如果可以完成立法就更好。 谭惠珠认为,香港国安法出台后,应该要有23条配合,形容是特区很大的任务。她谈及国务院昨日(20日)发表的《「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指白皮书清楚说明本港不会将普选排除在外。 谭惠珠亦表示,来届立法会议员要「揼石仔」赢取信任,才能令市民重拾信心。 read more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18日)出席活动表示,环保署过去10年积极推行活化修复堆填区的计划,令已关闭的堆填区有使用价值。她说,现时有九成已修复的堆填区可发展平地,已经用于各项发展设施及预留作规划阶段项目。 林郑月娥出席东华三院于将军澳第一期堆填区兴建的“环保村”动土仪式。她致辞表示,环保村是一个结合节能科技、休闲和自然生态元素的环保教育基地,环保村的设计以环保物料为主,增加自然对流和吸取日照以减低能源耗用,并采用多种节能装置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她感谢东华三院为全港市民树立榜样,让大家可以亲身学习和体验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碳中和。 林郑月娥说,将军澳第一期已修复堆填区,在上世纪70至80年代原本是一个接收都市固体废物的堆填区。堆填区在90年代关闭后,环境保护署进行了修复工作,并一直持续进行修护和环境监察的工作,令堆填区的土地可发展作合适的用途。过去10年,环境保护署积极推行活化已修复堆填区计划,目的是善用香港土地资源,令已关闭的堆填区都有其使用价值,以另一种形式服务香港市民,回馈社会。时至今日,约有九成已修复堆填区可发展平地,已用于发展各项设施和预留作规划阶段的项目,成绩有目共睹。以将军澳第一期已修复堆填区为例,已经有香港足球总会发展的足球训练中心、宠物公园、沿岸边兴建的单车径及海滨长廊等多项康乐设施。 林郑月娥说提到,今日是自己出席东华三院最后一次的官式活动。她说,自己与东华三院有很深渊源,20多年前担任社会福利署署长期间就有合作。林郑月娥称,东华秉持造福人民的理念,不断创新,参与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多,对此她表示感谢。 read more
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表示,特区政府在废物管理政策上相对落后,仍需兴建第3座焚化炉,选址包括明日大屿或北部都会区。 本港环保政策滞后,废物量连年上升,然而回收率仅有28%。刚上任的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承认,特区政府的废物管理政策相对落后,原因在于回收模式的改变。近年来因内地政策转变,废物回收商需先将废物化成再生物料方可转至内地。他表示,特区政府现时已按再生物料重量计算回收商所得的资助,避免出现弃置回收物的情况。 谢展寰指出,即便未来废物回收率能够提高至40%,仍有近五成的不可回收垃圾,香港仍需要第3座焚化炉,选址包括明日大屿或北部都会区。他指不用担心兴建3个焚化炉会有剩余焚化容量,届时可焚化已堆填的垃圾,更快将旧有堆填区土地恢复正常用途。他强调,特区政府会先通过垃圾征费以减少废物为目标,其次靠回收「转废为材」,最后焚化「转废为能」。 read more
食卫局昨日(17日)公布,位于黄大仙摩士公园体育館的社区检测中心将服务至9月30日,并于10月1日迁往乐善道26号东头社区中心,继续为市民提供检测服务。 市民自明日(18日)下午2时起可预约10月1日起于黄大仙东头社区中心的检测服务,该中心开放时间维持每日上午8时至下午1时30分及下午2时30分至晚上8时。 现时全港共有18间社区检测中心,为市民提供自费检测服务,以及为须接受强制检测的市民,或需要接受检测的特定群组,提供免费检测服务。 read more
香港政府 今日(12日)公布,将由周五(16日)起收紧从俄罗斯到港人士的检疫要求。 政府发言人表示,鉴于近期俄罗斯疫情持续反弹以及有多宗涉及从俄罗斯抵港人士经检测后发现带有L452R变异病毒株的输入个案,经密切监察相关地区疫情发展、变异病毒株的流行程度及对本港可能构成的输入风险后,政府会将俄罗斯指明为什高风险A2组指明地区,周五起开始生效。 旅客登机前21日前在俄罗斯逗留的人士,无论是否完成疫苗接种,都要在登机时出示预定起飞时间前,72小时内进行的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证明,以及在香港指定检疫酒店预订房间21晚的确认书。 旅客抵港后要在机场接受「检测待行」安排,确认检测阴性结果后,要须乘坐政府专车前往指定检疫酒店检疫21日,期间接受四次检测,再加7天自行监察,并于抵港第26天于社区检测中心强制检测 read more
全国政协副主席、前行政长官梁振英今日(15日)在一个论坛致辞时表示,香港人需要了解中国、了解国家「十四五」规划及邻近城市的商机,十分需要学习参与这个过程中,梁振英呼吁香港社会应该现实地把握国家发展机会,避免成为西方的棋子。 梁振英指,香港因为立法会「拉布」、社会动荡浪费了多年时间,「十四五」规划中,国家对香港发展的支持有力而且真诚,未来五年对香港有十分多的机会,为香港打开的窗口不会永远打开,大家应该向前看,现实地把握这些机会,避免成为西方的棋子。 梁振英表示,很多商界人士表示,香港的优势是与内地的紧密联系,香港的贸易和金融服务都离不开内地,除了欢迎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内地居民来港购买保险之外,也需要本地和海外人才,来发展财富管理业务、货物运输保险行业,并大力宣传本港发展这些业务的潜力。 read more
新冠政府因应疫情发展,今日(25日)起推行特别上班新安排,在维持基本公共服务和不影响抗疫工作前提下,减少办公地点同一时间的员工数目,包括安排部分雇员轮流不用回办公处所,尽可能在家工作。 政府表示,个别部门或会因此暂时减少提供部分公共服务,如对市民造成不便,希望市民理解。又呼吁雇主按运作需要,尽量让员工在家工作,以大幅减少社区人流和社交接触。 read more
本港疫情持续反弹,接种疫苗可有效提升自身防护力。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杨何蓓茵今日(10日)在社交平台上发文表示,疫情升温,疫苗接种具急切性。她强调每人都可以是「说客」,劝导亲友相信科学实证,释除他们心中疑虑,如有需要可陪同他们去打针。她提示,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和儿童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在中秋假期间照常开放,名额充足,长者可在社区疫苗接种中心领取「即日筹」接种疫苗。杨何蓓茵称,新冠疫情下,要先打齐疫苗,才能「人长久,共婵娟」。 杨何蓓茵在帖文中指出,至今仍有人因为担心副作用而选择不接种,或误以为长者有慢性病如高血压就不能接种,亦有人认为不常外出便不用打针。她指,第五波疫情数据清晰表明,接种任何3剂疫苗,特别是对于较年长的年龄组别,死亡风险将大大降低。由于慢性病患者染疫后更容易出现并发症甚至死亡,他们更需接种疫苗。 杨何蓓茵称,逾95%的新冠死亡个案为60岁或以上的长者。由于疫苗保护力会随时间而减少,因此最少要打齐3针。她指,幼儿感染后可以有严重后果,甚至可能患上坏死性脑炎导致死亡。本港两款疫苗均安全有效,可以减低重症和死亡率。 read more
第六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今明两日在线上举办。律政司长郑若骅今日(1日)出席论坛并致辞时表示,「十四五」规划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支持香港成为亚太地区的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为本港法律界提供极大发展机遇。 郑若骅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刚刚7月首次举行,通过考试的香港律师,可为在大湾区营商的各国企业提供全面法律服务,促进大湾区企业投资。而前海在去年亦开始容许涉及港资企业的民商事合同,自由选用香港法律作为合同的适用法,特区政府正寻求中央支持将措施扩展至深圳以至整个大湾区。 郑若骅相信,香港最大发展机遇在于地缘优势,独一无二的法律与经济优势,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既保障投资者权益,也能创造庞大就业商机。 read more
多位官员及立法会议员本周一晚上出席一个逾百人生日派对,同场有一名初步确诊者。立法会主席梁君彦今日表示,当晚一共有19位议员出席宴会,其中四名议员需要进入竹篙湾检疫中心进行检疫。他还说,目前希望首次立法会会议能如期举行。 梁君彦称,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日已经和他沟通,表示对于到场官员会有严肃跟进。 指摘出席议员行为极不检点 梁君彦表示,自己身为立法会主席,非常重视今次事件。他说,当晚一共有19位议员出席宴会,包括容海恩、林琳、何君尧等。他已经逐一联络他所知道的出席议员,提醒他们无论有无接触确诊者,都必须和卫生防护中心合作,接受检测。在检测结果阴性之前不要返回立法会大楼或者其办公室,他们的助理亦必须接受检测。他又指,有部分议员没有参加宴会,都进行了检测。梁君彦又指摘出席的议员行为极不检点,须为个人行为负责。 梁君彦说,目前有四名议员需要进入竹篙湾检疫中心,包括陈仲尼、邱达根、陆瀚民、洪雯。他说,相信全体议员会配合防疫工作。梁君彦说,自己早前和秘书处开会,提醒议员以及立法会职员,要加强防疫工作,而今次事件发生后,已经安排对立法会大楼以及中信大厦相关楼层消毒。 至于下周三(12日)的第七届立法会首次会议,亦是行政长官答问大会,他表示,自己会密切留意疫情发展再做决定,但目前的目标是如期举行。 涉事19人名单:谭岳衡、郭玲丽、陈沛良、陈家珮、葛珮帆、容海恩、黎栋国、何君尧、周文港、洪雯、林琳、郭伟强、霍启刚、林顺潮、梁毓伟、陈仲尼、吴杰庄、邱达根、陆瀚民。 read more
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谭惠珠今日(21日)表示,早在立法会投票前已预计投票率约有3成,相信投票率主要受疫情影响,加上出现变种病毒,但同意要由学者研究及分析投票率。 谭惠珠在一个电台节目说,今届投票率无法与上届比较,因为两场的选举方法完全不同,以往的比例代表制参选人数较多,可投放的资源和动员的人际网络亦较多。 至于今次只有新思维狄志远一名非建制派当选,谭惠珠形容,这并非「原设计」,认为最基本在地区直选都要有不同声音出现才对,相信要经仔细分析,以研究是否在下届立法会选举再更改制度。 谭惠珠称,新一届立法会应开始商讨《基本法》23条立法的事宜,又说如果可以完成立法就更好。 谭惠珠认为,香港国安法出台后,应该要有23条配合,形容是特区很大的任务。她谈及国务院昨日(20日)发表的《「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指白皮书清楚说明本港不会将普选排除在外。 谭惠珠亦表示,来届立法会议员要「揼石仔」赢取信任,才能令市民重拾信心。 read more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18日)出席活动表示,环保署过去10年积极推行活化修复堆填区的计划,令已关闭的堆填区有使用价值。她说,现时有九成已修复的堆填区可发展平地,已经用于各项发展设施及预留作规划阶段项目。 林郑月娥出席东华三院于将军澳第一期堆填区兴建的“环保村”动土仪式。她致辞表示,环保村是一个结合节能科技、休闲和自然生态元素的环保教育基地,环保村的设计以环保物料为主,增加自然对流和吸取日照以减低能源耗用,并采用多种节能装置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她感谢东华三院为全港市民树立榜样,让大家可以亲身学习和体验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碳中和。 林郑月娥说,将军澳第一期已修复堆填区,在上世纪70至80年代原本是一个接收都市固体废物的堆填区。堆填区在90年代关闭后,环境保护署进行了修复工作,并一直持续进行修护和环境监察的工作,令堆填区的土地可发展作合适的用途。过去10年,环境保护署积极推行活化已修复堆填区计划,目的是善用香港土地资源,令已关闭的堆填区都有其使用价值,以另一种形式服务香港市民,回馈社会。时至今日,约有九成已修复堆填区可发展平地,已用于发展各项设施和预留作规划阶段的项目,成绩有目共睹。以将军澳第一期已修复堆填区为例,已经有香港足球总会发展的足球训练中心、宠物公园、沿岸边兴建的单车径及海滨长廊等多项康乐设施。 林郑月娥说提到,今日是自己出席东华三院最后一次的官式活动。她说,自己与东华三院有很深渊源,20多年前担任社会福利署署长期间就有合作。林郑月娥称,东华秉持造福人民的理念,不断创新,参与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多,对此她表示感谢。 read more
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表示,特区政府在废物管理政策上相对落后,仍需兴建第3座焚化炉,选址包括明日大屿或北部都会区。 本港环保政策滞后,废物量连年上升,然而回收率仅有28%。刚上任的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承认,特区政府的废物管理政策相对落后,原因在于回收模式的改变。近年来因内地政策转变,废物回收商需先将废物化成再生物料方可转至内地。他表示,特区政府现时已按再生物料重量计算回收商所得的资助,避免出现弃置回收物的情况。 谢展寰指出,即便未来废物回收率能够提高至40%,仍有近五成的不可回收垃圾,香港仍需要第3座焚化炉,选址包括明日大屿或北部都会区。他指不用担心兴建3个焚化炉会有剩余焚化容量,届时可焚化已堆填的垃圾,更快将旧有堆填区土地恢复正常用途。他强调,特区政府会先通过垃圾征费以减少废物为目标,其次靠回收「转废为材」,最后焚化「转废为能」。 read more
食卫局昨日(17日)公布,位于黄大仙摩士公园体育館的社区检测中心将服务至9月30日,并于10月1日迁往乐善道26号东头社区中心,继续为市民提供检测服务。 市民自明日(18日)下午2时起可预约10月1日起于黄大仙东头社区中心的检测服务,该中心开放时间维持每日上午8时至下午1时30分及下午2时30分至晚上8时。 现时全港共有18间社区检测中心,为市民提供自费检测服务,以及为须接受强制检测的市民,或需要接受检测的特定群组,提供免费检测服务。 read more
香港政府 今日(12日)公布,将由周五(16日)起收紧从俄罗斯到港人士的检疫要求。 政府发言人表示,鉴于近期俄罗斯疫情持续反弹以及有多宗涉及从俄罗斯抵港人士经检测后发现带有L452R变异病毒株的输入个案,经密切监察相关地区疫情发展、变异病毒株的流行程度及对本港可能构成的输入风险后,政府会将俄罗斯指明为什高风险A2组指明地区,周五起开始生效。 旅客登机前21日前在俄罗斯逗留的人士,无论是否完成疫苗接种,都要在登机时出示预定起飞时间前,72小时内进行的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证明,以及在香港指定检疫酒店预订房间21晚的确认书。 旅客抵港后要在机场接受「检测待行」安排,确认检测阴性结果后,要须乘坐政府专车前往指定检疫酒店检疫21日,期间接受四次检测,再加7天自行监察,并于抵港第26天于社区检测中心强制检测 read more
全国政协副主席、前行政长官梁振英今日(15日)在一个论坛致辞时表示,香港人需要了解中国、了解国家「十四五」规划及邻近城市的商机,十分需要学习参与这个过程中,梁振英呼吁香港社会应该现实地把握国家发展机会,避免成为西方的棋子。 梁振英指,香港因为立法会「拉布」、社会动荡浪费了多年时间,「十四五」规划中,国家对香港发展的支持有力而且真诚,未来五年对香港有十分多的机会,为香港打开的窗口不会永远打开,大家应该向前看,现实地把握这些机会,避免成为西方的棋子。 梁振英表示,很多商界人士表示,香港的优势是与内地的紧密联系,香港的贸易和金融服务都离不开内地,除了欢迎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内地居民来港购买保险之外,也需要本地和海外人才,来发展财富管理业务、货物运输保险行业,并大力宣传本港发展这些业务的潜力。 read more
新冠政府因应疫情发展,今日(25日)起推行特别上班新安排,在维持基本公共服务和不影响抗疫工作前提下,减少办公地点同一时间的员工数目,包括安排部分雇员轮流不用回办公处所,尽可能在家工作。 政府表示,个别部门或会因此暂时减少提供部分公共服务,如对市民造成不便,希望市民理解。又呼吁雇主按运作需要,尽量让员工在家工作,以大幅减少社区人流和社交接触。 read more
本港疫情持续反弹,接种疫苗可有效提升自身防护力。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杨何蓓茵今日(10日)在社交平台上发文表示,疫情升温,疫苗接种具急切性。她强调每人都可以是「说客」,劝导亲友相信科学实证,释除他们心中疑虑,如有需要可陪同他们去打针。她提示,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和儿童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在中秋假期间照常开放,名额充足,长者可在社区疫苗接种中心领取「即日筹」接种疫苗。杨何蓓茵称,新冠疫情下,要先打齐疫苗,才能「人长久,共婵娟」。 杨何蓓茵在帖文中指出,至今仍有人因为担心副作用而选择不接种,或误以为长者有慢性病如高血压就不能接种,亦有人认为不常外出便不用打针。她指,第五波疫情数据清晰表明,接种任何3剂疫苗,特别是对于较年长的年龄组别,死亡风险将大大降低。由于慢性病患者染疫后更容易出现并发症甚至死亡,他们更需接种疫苗。 杨何蓓茵称,逾95%的新冠死亡个案为60岁或以上的长者。由于疫苗保护力会随时间而减少,因此最少要打齐3针。她指,幼儿感染后可以有严重后果,甚至可能患上坏死性脑炎导致死亡。本港两款疫苗均安全有效,可以减低重症和死亡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