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香港教联会倡增小学中层人手 设国民教育统筹主任一职
· 就立法会财务委员会上周通过「改善公营小学中层管理人手和理顺公营小学校长及副校长的薪酬」议案,教联会今日(21日)表示议案通过意义重大,可让学校赶及在下一学年增加中层职位;同时,通过理顺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梯,短期内能激励小学教师的士气,长远则提升专业能量和管理效能,提升教育质素。 针对此议案,教联会建议,学校层面,小学中层职位将由现时每3班1名主任级教师,增加至每3.2名教师1名主任级教师;学校可设立国民教育统筹主任,统筹校内国情国安教育的工作;增设创科教育(STEM)统筹主任常额职位,专责统筹校内STEM教育的推行。 政府层面,教联会建议持续检视小学中层职位能否配合教育发展的需求,考虑逐步提升小学中层职位的比例;提升开办6至11班小学校长的职级至二级校长,挽留人才,稳定细校环境;加强中小学校长/副校长的培训支援,促进校长专业的发展;设立不同晋升阶梯,建构「教学」及「行政」双轨并行职业发展路径。 read more

129名公务员拒签声明 聂德权:70人已离职或完成有关程序
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今日(24日)出席电台节目时表示,有129名公务员拒绝签署效忠声明,当中约70人已离职或完成有关程序,并强调公务员队伍人员不论任何岗位,都须支持特区政府施政。 聂德权表示,有129名公务员拒绝签署声明,当中约70人已离职或完成有关程序。非公务员合约的政府雇员提交声明期限已过,指有关部门正整理资料,稍后会向立法会交代。被问到会否考虑将签署声明安排扩大至服务提供者,聂德权回应指,购买服务合约人士不属于政府雇员,惟他们提供服务时,也要符合保障各方面运作安全和保密等原则,以减低风险。 聂德权强调,公务员队伍人员不论任何岗位,都须支持特区政府施政,认为不同单位都需要意识,防范危害国家安全的情况出现,以真正达致保障国家安全。 另外,聂德权指当局早前要求6万多名前线政府雇员接种新冠疫苗或定期检测,目前有关接种率超过7成,至于整体公务员接种率接近6成半。 read more

外交公署正告英政客:立即停止为反中乱港分子撑腰打气
针对英国首席大臣兼外交发展大臣拉布在推特上发文,公然就香港警方依法拘捕「支联会」有关成员说三道四,外交部驻港公署发言人今日(9日)严正指出,个别西方政客罔顾事实,颠倒黑白,视国安法为眼中钉、肉中刺,充分暴露他们干扰香港法治、阻挠特区依法施政、破坏香港长治久安的险恶用心。这是对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我们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发言人指出,「支联会」有关成员公然抗拒配合警方依法提出的要求,一意孤行,香港警方依据香港国安法实施细则,对其依法实行拘捕,体现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原则,是维护香港国安法权威的必要之举。香港国安法依法保障香港民众各项权利和自由,但任何权利和自由都有法律规定的明确界限,超过了这个底线,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任何人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发言人表示,香港国安法实施以来,香港社会面貌发生了重大积极变化,百姓重享安宁生活,社会正义得到伸张,香港社会重回正轨。民调显示,多数香港市民对「一国两制」前景信心增加,认为基本法赋予的自由权利未受任何影响。事实雄辩证明,香港国安法是保香港安全、安定、安宁之法,是助「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良法善法。任何真心支持香港法治,希望香港繁荣稳定的人,都会为此叫好。 发言人强调,香港是中国的香港,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中方敦促这些政客立即停止为香港反中乱港分子撑腰打气,立即停止干预香港事务和特区法治,立即停止以任何方式干涉中国内政,否则必将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回击。 read more

港大杜启泓吁市民尽快打第三针提升抗体水平
面对新变种病毒Omicron来势汹汹,很多人担忧就算接种疫苗亦不足以应付,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昨日(14日)公布研究,发现大部分已打2针疫苗人士,其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水平并不足以抵抗Omicron。但有份参与该研究的专家今日(15日)在电台节目解释,研究并非代表接种2剂疫苗对防御Omicron无作用,仍然有助减少重症和死亡个案。 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带领的团队昨公布研究,指港府现时供应的2款新冠疫苗,不论是由内地及德国合研的复必泰或由内地研发的科兴,在完成接种2针后所产生的血清抗体水平,亦不足以抵抗新变种病毒。其中复必泰效率大幅减至低于2成,而科兴疫苗更无法中和Omicron病毒。 有份参与研究的港大微生物学系系主任杜启泓今称,研究并非代表打2针对防御Omicron没有作用,举例指若患者接种后不幸感染,其抗体水平上升速度会快得多,相信有助减少重症和死亡个案。杜另认为市民应打第3针,可以减低如感染、患重症和死亡,以及传染给其他人等风险。 read more

曾国卫:口岸设票站因应选民需要属特殊安排
立法会换届选举将于12月19日投票。政府今日(29日)公布,将于投票日设立3个管制站投票站,包括香园围、罗湖、落马洲支线出入境管制站。届时,内地出入境管制部门将临时性启用对应的莲塘、罗湖、福田口岸,身在内地的选民网上登记后可返港投票。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见记者时表示,目前没有对投票人数设下任何指标,今次安排是因应实际情况,希望尽量为身在内地的选民提供方便。至于具体会有多少人投票,要看登记人数才能确定。 曾国卫强调,今次安排完全没有考虑投票率问题,纯粹是因应社会需求,以及视乎内地选民希望参与投票的意愿而做出的特殊安排。他又指,《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条例》所管辖的范围不限于香港,如在内地发生选举舞弊的非法行为,仍然会受到条例监管。 曾国卫表示当局决定于莲塘、罗湖及福田3个口岸设票站,是因这些口岸本身已因疫情停运,同时有足够空间,交通亦便利。如在香港国际机场或深圳湾口岸等其他运作中的口岸设票站,会难以分流选民和一般返港旅客,可能会增加疫情扩散风险。 read more

柴湾杏花村34座解封无发现阳性个案
本港第五波疫情回落,政府今日(29日)上午完成柴湾杏花村34座的强制检测行动,435名居民接受检测,当中没有发现阳性检测个案。此外,政府亦在「受限区域」内派员到访152户,当中28户在过程中没人应门,政府会采取措施跟进。 自今日上午约8时起,柴湾指明「受限区域」内已进行检测的人士如能出示阴性检测结果电话短讯以证明接受强制检测,可在向订明人员提供个人资料后,经由指定出口离开「受限区域」。 read more

政助李惠今履新 陈国基:冀其向公众和传媒做好政策解说
特区政府早前公布8名副局长11名政助名单,其中17人今日(25日)履新,早上陆续抵达政府总部。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在社交平台发文,指欢迎李惠加入政务司司长办公室出任司长政治助理。 陈国基表示,未来五年是香港「由治及兴」的重要阶段,相信李惠会利用过往在传媒行业,以及过去五年在行政长官办公室担任特别助理的经验,协助他执行各项政治工作,包括促进良好的行政立法关系、联系各持份者、向公众和传媒做好政策解说,为香港开启良政善治的新局面。 read more

6千抵港人士搭指定检疫酒店的士 当局助安装电子钱包
随着从外地抵港人数增多,政府与的士业界推出100架由香港国际机场前往指定检疫酒店的点对点检疫的士,服务推行至今约2周。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今日(6日)发表网志表示,截至昨日(5日),约有6,000名抵港人士使用服务,运作亦大致畅顺。 以下林世雄网志全文↓ 指定检疫酒店的数目在过去4个月倍增至接近70间,随着从外地抵港人数增多,由香港国际机场前往指定检疫酒店的点对点交通服务需求亦有所上升。为配合需要,运输及物流局由7月25日起以试办形式安排100辆的士,为机场抵港人士提供免费专车以外的自费的士服务,前往指定检疫酒店,便利有需要的人士。 这项的士服务推出至今快将两星期,运作大致畅顺。截至昨日,已有约6,000名抵港人士使用这项服务由机场前往指定检疫酒店。 医务卫生局、机场管理局的同事和我于7月25日推出自费点对点的士服务当天到香港国际机场视察。 犹记得推出服务的首天,我到机场视察实际运作情况,碰巧在抵港人群中遇到一位旧友。我看见他选择自费乘坐的士,所以致电问了他的意见。好高兴知道他十分支持这项新服务,认为大大缩减了他由机场前往指定检疫酒店所需的时间。除了我朋友之外,从新闻报道所见,各界亦普遍欢迎这项新服务。 新服务能切合市民需要,全赖多个政府部门和机构通力合作、团结一致为民解困,包括医务卫生局、运输及物流局、运输署、水务署和机场管理局(机管局)等。当然,的士业界的支持更是不可或缺。过程中,我们不断精益求精,推出了下列四项措施以完善的士服务: (1) 让抵港人士更易掌握各项点对点交通服务 有赖机管局检视了首天早上服务的经验,短时间内增加机场各处的指示牌,并安排更多人员和广播,提醒抵港人士如何选用各项点对点交通服务,让抵港人士更快、更有秩序地前往适当的候车处。 机场抵港大堂的指示牌。 (2) 延长服务时间 为配合机场抵港旅客的需要,我们由8月4日起提早一小时开始的士服务,由原来每日早上八时至翌日凌晨二时,提早至每日早上七时开始,至翌日凌晨二时。 (3) 缴付车资安排 我们亦留意到有部份抵港人士没有带备港币,以致缴付车资时遇到困难。所以,我们上星期开始派人鼓励和协助这100辆的士安装非接触式付款或电子钱包,方便乘客。 八达通卡有限公司和电子钱包服务供应商职员在机场鼓励和协助的士司机安装非接触式付款或电子钱包。 (4) 提升的士等候安排环境 政府已为指定检疫酒店的士营办商和司机提供防疫抗疫指引,司机须穿上防疫装备,包括口罩、防护衣等,并须在完成每程后彻底清洁和消毒车辆。我们亦听到的士司机的意见,为的士司机增设有冷气设备的休憩位置,好让他们在等候乘客时歇息,以防中暑。 虽然服务得到市民认同,但我们不会自满,一定会继续不断提升为抗疫而设的士服务。目前,该100辆的士只可以接载抵港人士由机场前往指定检疫酒店,不会接载乘客往其他地方或接载其他乘客,有关的士在车身显眼位置张贴特定标记,供市民识别。我们计划在短期内更新有关标记,令市民更易分辨有关服务。 抵港人士由机场前往指定检疫酒店,除了可选用新推出的自费的士服务之外,政府亦已调整了原有的免费专车服务的班次和路线,提升运送效率;部分指定检疫酒店亦增设了自费贵宾专车服务。政府会继续检视有关点对点交通服务的运作情况,并按实际情况和需求,适时调整服务。 read more

香港今增37529确诊 其中仅6宗输入 第5波个案破42万宗
香港第5波新冠肺炎疫情炽热,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表示,今日(5日)新增37,529宗确诊个案,其中仅6宗输入病例,其余均属本地感染。个案中,有3,704宗个案由医管局确诊,2,102宗由卫生署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确诊,余下31,723宗则由私家化验所及或社区检测中心直接确诊;今日个案有2人怀疑感染Delta变种病毒,另有1,631宗疑染Omicron,余下363宗未完成或病毒量不足未能进行基因排序。本波疫情确诊个案累计至427,978宗。 问及快测平台至今没有推出,是否一堆隐形患者没有呈报,欧家荣表示,卫生署与创新科技署的同事还在筹备,涉及复杂技术,如一宗个案在平台申报后,要看是否先前的个案,避免重复发出检疫令,并要确认身份,不会有人身份被盗用,预计有超过10万人会使用,故会完善平台,避免推出后有混乱情况。 卫生署分析了1,996个样本,当中2宗怀疑感染Delta变种病毒,另有1,631宗疑染Omicron,余下的363宗未完成或病毒量不足未能进行基因排序。欧家荣又指,昨日(4日)新增60间院舍有爆发,当中47间为安老院舍,另外13间为残疾人士院舍,共涉628宗个案,当中428宗为院友,200宗为职员。本波疫情共589间安老院舍有爆发,占整体73%,涉约11,000个院友及3,100个员工。 死亡人数方面,本波疫情共有1,561宗死亡个案,涉961人男及600女,介乎11个月至108岁,死亡率为0.36%,即1,000宗有36人死。年龄中位数为85岁,有6宗儿童死亡个案,当中4宗死者少过10岁,在18至59岁有77宗死亡,占4.9%。其余死者均为60岁以上长者,共1,478人,占94.7%;当中1,073宗为80岁以上,占整体68.7%。1,344人有慢性病;909宗涉院友,占58.2%。院友死亡个案有885宗为60岁以上长者。另分析了1,341宗死亡个案,发现有91.3%未完成打针。完成打针比没打针人士死亡率差别大,无1打针人士死亡率达1.25%,而完成两针人士死亡率为0.04%,相差31倍。 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综合临床服务)李立业医生,有7,215名染疫者在正在各设施留医,当中有61情况危殆,41名无疫苗记录,109名情况严重,过去24小时中,有150人离世,年纪介乎32至105岁。其中1名32岁女病人曾接种了2针科兴受1针复必泰疫苗,2月28日快测验出病毒,3月2日因发烧及颈肿胀入院,去玛丽医院急症室,入院后发现血液异常,有急性癌症,延至3月4日过身。另外,2月24到3月3日间,有70宗(涉及44男26女)滞后死亡个案。 另外,欧家荣指今日确诊数字虽有回落,但不能判断是疫情回落,需继续观察,或与较多人用快测有关。廉署将派200人员,协助卫生防护中心成立第5个追踪办,并在2月25日投入运作。 read more

卢宠茂:中医药是香港医疗体系重要部分政府致力推动发展
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今日(31日)出席香港中医中药界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电影欣赏会暨庆祝典礼致辞表示,中医药是香港医疗体系的重要部分,亦是香港的传统优势。 卢宠茂表示,中医药是香港医疗体系的重要部分,亦是香港的传统优势。政府一直致力推动中医药发展,近年更不断投放资源,包括加强中医门诊及中西医协作住院服务、建设中医医院及政府中药检测中心两个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旗舰机构、透过中医药发展基金推动业界人才培训、研究、改善设备及推广等工作,希望全方位促进中医药事业向前迈进,提升香港中医药的发展动力。 卢宠茂指出,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医药界一直支持政府的防疫抗疫工作,公私营界别的不同持份者,在不同场所,采用不同模式,全方位加强中医药的使用,为确诊、接受隔离/检疫人士以至广大市民提供中医药支援,让中医药深度参与新冠疫情预防、治疗以至复康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及作用。在中医药发展基金的支持下,香港中医中药界联合总会早前亦推出「齐心抗疫—中医药遥距诊疗计划」,动员中医药界为在家确诊患者提供遥距诊症及中药派送服务,成果显著。 卢宠茂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充分展示了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视。未来五年是香港由治及兴的关键时刻,政府会继续与中医药界齐心协力,保障香港市民健康,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及安全感,并指本港要充分发挥香港的优势,利用香港作为国家国际窗口的重要角色,推动医疗创新及合作,在建设好「健康香港」的同时,亦致力融入国家「健康中国」的发展大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