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缺席区议会会议黄凯盈丧失北区区议员资格
政府今日(7日)刊宪,宣布北区区议会粉岭市选区一民选议员议席出缺。
北区区议会粉岭市选区民选议员黄凯盈自去年8月31日起连续缺席北区区议会的所有会议,亦没有在丧失资格限期完结前取得北区区议会的有关同意,根据《区议会条例》(第547章)(《条例》)第24(5)条,黄凯盈在今年1月1日丧失担任议员的资格,其议席亦依据《条例》第26(c)条由当日起悬空。
翻查资料,政府在去年10月4日时举行第三场区议员宣誓仪式,黄凯盈曾缺席。
政府今日(7日)刊宪,宣布北区区议会粉岭市选区一民选议员议席出缺。
北区区议会粉岭市选区民选议员黄凯盈自去年8月31日起连续缺席北区区议会的所有会议,亦没有在丧失资格限期完结前取得北区区议会的有关同意,根据《区议会条例》(第547章)(《条例》)第24(5)条,黄凯盈在今年1月1日丧失担任议员的资格,其议席亦依据《条例》第26(c)条由当日起悬空。
翻查资料,政府在去年10月4日时举行第三场区议员宣誓仪式,黄凯盈曾缺席。
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日(14日)下午分别到访驻港国安公署及警务处国家安全处,与驻港国安公署各领导和警务处国家安全处同事回顾香港国安法实施一年以来的成效和展望未来的工作。 林郑月娥感谢驻港国安公署在郑雁雄署长领导下,履职尽责,依照香港国安法监督、指导、协调、支持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工作。她说,香港国安法让香港社会由乱及治、恢复稳定;这一年来,国家安全意识在香港逐步提升,驻港国安公署是功不可没的。她并代表特区政府,感谢中央和驻港国安公署。 林郑月娥又充分肯定警务处国家安全处过去一年在执行香港国安法的成效,指他们坚定不移地担负维护国家安全的工作。她表示,维护国家安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惟香港特区的国家安全风险仍未完全消除,她鼓励大家再接再厉,以无比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心继续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 read more
行政长官李家超昨(9日)晚出席大型如意宫灯展览亮灯仪式,并在“世一”吊挂花灯前,即场自拍,今日(10日)上传社交平台同大家分享喜悦! 昨晚李家超出席由通善坛、惩教署、中西区民政事务处、康乐文化事务署和中西区各界庆典委员会合办的大型如意宫灯展览亮灯仪式。其中一个大型宫灯,以13.3米高、9米阔的体积,成功打破世界最大型吊挂花灯的纪录!李家超表示,这个花灯是由香港扎作大师夏中建伙同青少年在囚者同受监管者制作,惩教署资助内地学校的学生亦有参与设计。恭喜夏师傅和制作团队。 今次活动主题为“庆香港回归廿五载贺惩教并重四十年”,在庆回归的同时,亦庆祝“监狱署”改名为“惩教并重”的“惩教署”四十周年,别具意义。 read more
警方去年七一以疫情限聚令反对游行,晚上铜锣湾时代广场有人聚集。速龙小队到场执法,其间有人从广场高处向警员投掷一支拉带用途的钢柱。事后36岁数码编辑被控有意图而企图导致身体受严重伤害等4罪,今日(23日)于区域法院被裁定有意图而企图导致身体受严重伤害、高空掷物、盗窃3罪罪成。法官陈广池将案件押后至明年1月13日判刑,其间被告还押监房看管,以待索阅背景报告。 read more
由1999年开始陪伴港人至今的大熊猫“安安”今日(21日)早晨离世。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今早从香港海洋公园得知一个令人难过的消息,陪伴香港人23年的大熊猫安安已经离世,享年35岁(等同人类的105岁)。 李家超指,安安1999年来到香港海洋公园,是人工饲养环境下全球迄今最长寿的雄性大熊猫。他感谢香港海洋公园多年来悉心照顾安安,更感谢中央及四川卧龙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专家一直以来的支持。 李家超同时表示了对安安离世的哀悼:“安安,你为大家带来了很多美好回忆。在我们心中,你仍陪伴着我们,愿安息。” read more
由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教科部、教育部港澳台办和特区政府教育局支持,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紫荆杂志社联合主办的「香港爱国主义教育高峰论坛」今日(10日)上午假香港君悦酒店举行。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论坛上致辞,强调古今中外,爱国都是天经地义的事,背叛国家被视为非常严重的罪行,天理不容,认识和学习中国历史、文学和中华文化是建立爱国主义的基础。她指,香港在回归前后都未有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反而在学校推动国民教育被别有用心的人污名化,可以说是遗害甚深,但不应因此否定绝大部分香港人是爱国的。以下为林郑月娥致辞全文: 谭铁牛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姜在忠董事长(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兼社长)、杨勇社长(紫荆杂志社社长)、黄均瑜会长(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会长)、各位嘉宾、各位校长: 早上好!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4周年的重大日子,我和在座不少朋友都出席了不少庆祝活动,而这些活动的内容和嘉宾的致辞都离不开回顾中国共产党排除万难,建立了新中国,洗雪中国人的百年屈辱,让中国人再次站起来的历程;都一致赞叹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令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让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而富起来;以及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促进与世界各国的和平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强起来,并在多领域上发挥其影响力,行使其话语权。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为这些事业全力奋进,无惧艰苦,不怕牺牲,我想背后推动他们的,就是我们今天这个教育论坛要讨论的爱国主义。因此,我首先要感谢主办机构──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和紫荆杂志社以爱国主义作为今年教育高峰论坛的主题。 古今中外,爱自己的国家是天经地义的事,而背叛国家都被视为非常严重的罪行,是天理不容的。这样重要的人民价值观和维护国家安全的保障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在曾经被英国占领和管治一个半世纪,直到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才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我们又应该怎么确保香港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有爱国思想呢?我希望本次教育高峰论坛能展开讨论,并为教育官员和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启发。 从我个人成长的经历来说,认识和学习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和中华文化是建立爱国主义的基础。我们小时候学习中国节日时,都会知道端午节是纪念屈原这位爱国诗人;我们念岳飞的《满江红》时,都会被这首词的慷慨激昂和岳飞的爱国情怀所感动,都会记得岳飞母亲为儿子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字的大义;我们参观圆明园遗址公园时,都会对列强侵占中国感到愤怒;我们听长辈讲述日军占领香港三年及八个月的事,在哀叹战争带来苦难的同时,亦肯定会激发爱国之心。到进了大学后,我有机会参与「认识中国」的活动,每年暑假都往内地跑,看到当时正在改革开放起点的内地,到四十多年后目睹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飞跃发展,能不产生强烈的国民自豪感吗? 当然,爱国主义教育是可以更有系统地进行的。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行爱国主义教育,各种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遍布全国,让同学能够全面地认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学习国家经历艰辛,建立独立自主国家,并为今天能够发展为国际社会重要成员而感到自豪。 香港在回归前,甚至回归后,并没有有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反之一项在学校推动国民教育的工作就被别有用心的人和传媒大肆污名化,并借此破坏学生对国家的观念和认同,可以说是遗害甚深。但我们不应因此而否定绝大部分香港人是爱国的,而香港也有不少的爱国组织、爱国学校和爱国商人,他们非常关注内地的大事,乐意到内地投资、扶贫、兴学,每当内地面对天灾,例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华东水灾、二千年后的汶川大地震,香港人自发地筹款捐助,凝聚社会力量,以不同方式向内地同胞施以援手,在在显示港人对国内同胞那份血浓于水的关心和同情。对于中国近年来在高技术产业、航天科技及海洋科学等领域上创造的杰出成就,以及国家成功举办大型国际盛事,例如二○○八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二○一○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以及今年六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为国家航天事业迈进新里程等,不少港人均引以自豪。相信本月稍后我国运动员在东京奥运取得辉煌成就,也会令港人深感振奋。 我在竞选行政长官时表明社会应培养青年人具国家观念,香港情怀和国际视野,对社会有承担。我上任后的首份《施政报告》,就把「认识中国历史、中华文化及国情」放在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这几年来的工作成效包括: 一、将中国历史科列为初中必修科,并于二○一八学年在全港推行,让学生有系统地学习国家的历史,强化国民身分认同; 二、在下一个学年,我们将以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取代原本的通识教育科,新科目的主题包括「『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前者阐述国家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关系,期望学生掌握「一国两制」的内涵以及国家《宪法》和《基本法》共同构成的宪制基础,并增进对国情的了解;后者则让学生从国内和国际层面,认识国家的发展历程; 三、在学校课程之内,强化中华文化的学习,让学生多接触和了解国家的重要事件、人物事迹、民族发展及社会文化面貌,并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建立他们对国家、民族及社会的认同感、归属感及责任感; 四、加强《宪法》和《基本法》的学习,让学生更加认清自己的国民身分,正确理解及维护「一国两制」,成为爱国治港的栋梁。随着《香港国安法》的实施,要求学校推动国家安全教育,建立学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培养他们共同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责任感; 五、在学校教育以外,举办一连串建立社会爱国氛围和提升学生爱国精神的活动,包括升旗典礼、博物馆专题展览、各区的文艺活动及巡游节目等。政府亦十分支持积极推广中国历史与中华文化的民间团体,如团结香港基金、励进教育中心、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香港地方志中心、中国文化研究院、国史教育中心等举办的活动。最近在港举行的大型展览,即「时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国科学家」主题展和「百年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就起了很积极的作用。我两天前出席昂船洲军营驻香港部队展览中心的「梦起东方」展览活动后,已向司令员提出要求,希望能多安排学校参观这内容十分丰富的展览。 上述这些团体和今天论坛的主办机构都是特区政府推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伙伴,我谨代表特区政府向它们、向你们多年来的努力及付出,致以衷心的谢意。 各位朋友,培育青少年的爱国情怀,是政府、教育界、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须共同承担的责任。近年来,一些别有用心者与外部势力,利用香港较复杂的社会政治情况,刻意误导青少年对国家的认识,模糊他们的国民身分认同,甚至激化了他们的思想,鼓吹他们进行极端的行为。正因如此,我们更要携手合作,理直气壮地在香港推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借以纠正青少年的价值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先生在今年四月主持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时强调「爱国爱港是对香港青年最基本的要求,『爱国者治港』为广大香港青年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空间」。推展爱国主义教育,正正能够培养青少年成为有质素的新一代,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承担,具国家观念、香港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爱国者。 最后,借此教育高峰论坛,我向香港教育界作一个呼吁:你们每一位都肩负重任,必须注重学生的国民教育,加强引导,着力推行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及关心、支持、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让我们紧记,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让我们培育香港青年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一股正能量。 谢谢各位! read more
港府昨日(1日)公布,由本月12日起,将取消大部分豁免类别人士到港后豁免接受强制检疫的安排。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柏良今日(2日)指,相信有关措施是希望维持清零,造就条件与内地通关,「减少豁免人士入香港,我都赞成,亦都系理所当然」。不过他认为,由于货轮船员等属豁免类别,与岸上人士接触亦有传播风险;加上总领事等较高职级的驻港代表可在家中检疫,要求政府应明确说明相关人士检测方法及次数。 何柏良在电台节目中指,豁免检疫在防疫上是系漏洞,故赞成收紧措施。惟他认为,过去领事及货船船员亦曾有「走漏」个案,故「处理上可睇下点做好啲」。他认为相关人士检测次数应较频密;而家居检疫的领事应减少与其他人接触,避免发病时传染同住家人,甚至令整栋大厦居民须接受强制检测。 豁免跨境司机不增加风险 跨境司机方面,何柏良认为内地疫情「零风险」,或与大致与香港差不多,故豁免跨境司机不会增加风险,故不担心。然而货船来港前或经其他爆发疫情地区上落货,有机会与当地人士接触,故风险是来自外地。他指政府一直在豁免检疫人士检测上透明度不足,如「检测点做、频率」等,认为须改善有关方面。 至于使用「安心出行」,何柏良指需求源自与内地通关,安心出行作为港版「健康码」,或出现确诊个案时作为追踪工具,「除非唔通关,如果内地提出要求,基本上香港无得选择」。他又强调,「市民大众要搞清楚因果关系,唔好倒果为因」,现时出现问题只是行政执行上未能配合,与有没有需要使用是没有矛盾。 香港中小型企业联合会永远荣誉主席刘达邦在同一节目中批评,政府取消豁免检疫措施,是「调返转嚟行,(本港)疫情又无,不过又再收紧」。他又担心回港易所有港人都可申请,范围或太阔;加上设配额,「够唔够分真系要行过先知」。 至于使用「安心出行」,何柏良指需求源自与内地通关,安心出行作为港版「健康码」,或出现确诊个案时作为追踪工具,「除非唔通关,如果内地提出要求,基本上香港无得选择」。他又强调,「市民大众要搞清楚因果关系,唔好倒果为因」,现时出现问题只是行政执行上未能配合,与有没有需要使用是没有矛盾。 香港中小型企业联合会永远荣誉主席刘达邦在同一节目中批评,政府取消豁免检疫措施,是「调返转嚟行,(本港)疫情又无,不过又再收紧」。他又担心回港易所有港人都可申请,范围或太阔;加上设配额,「够唔够分真系要行过先知」。 何柏良接受商台节目时表示,为满足内地通关要求,预计除B类食肆外,18类表列处所及人流多的地方,均会强制使用「安心出行」,不会因执行不畅顺,而取消安排,形容机会好细。 他认为推展要按步就班,目前街市行政安排未处理好,再扩展使用市民反应会更大,相信进一步落实需时数个月,建议政府应思考提供多个手机应用程式的选择。另外,他建议政府在开展第三针疫苗接种时,应安排前往内地人士打第三针,「放心程度」会较扩大使用「安心出行」、收紧新冠病人出院安排更高。 高、中、低风险地区名单两月无更新 本港目前将海外地区重新划分为高、中、低三个风险组别,按风险程度实施登机、检疫及检测要求。何柏良指,发现风险组别两个月以上无更新,举例列作中风险的新加坡,确诊宗数比视为高风险的英国高,但仍然未有提高级别;纽西兰疫情比印度、阿联酋高,但前者仅列为低风险,后者则列为高风险。他批评,做法是违反科学逻辑,政府应视乎当地发病率更新。 read more
新冠疫苗流动接种站昨日(3日)投入服务,首站到沙田新翠村为街坊接种复必泰疫苗,全日有486人到场接种。接种站“朝十晚五”开放,一连两日在大围新翠村接种疫苗,接着亦会到移师观塘乐华南村、青衣长康村,至本月十二至十三日,就会到屯门欣田村服务。流动接种站由货车改装而成,市民登记资料后会先到空地的等候区,然后安排上车接种疫苗,完成后下车到休息区观察。 公务员事务局长聂德权昨日早到大围新翠村视察新冠疫苗流动接种站运作。他表示,过去两个月长者接种情况有所改善,目前60岁以上接种率达到五成,70岁以上接种率,亦达三成四。聂德权重申,高接种率能保护长者,万一受感染,可大幅降低重症及死亡风险,一旦有病毒进入社区,亦可减低传播速度,以及社区大型爆发的风险。 有长者认为,疫苗接种车贴近民居,对行动不便的长者较为方便。不过亦有经过的长者并未清楚有流动接种站。 政府早前下调科兴疫苗接种年龄,12至17岁青少年可预约接种,而学校可以“组团”预约疫苗接种中心时段,一同前往接种疫苗。创知中学三十二名师生昨率先集体接种,其中不乏初中学生。创知中学校长黄晶榕表示,现时学校整体学生接种率达七成四,连同昨日接种的学生则达七成七。学校会持续组织不同级别学生接种疫苗希望疫苗接种率可达百分百的水平。 read more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浪接浪,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公布,本港今日(25日)新增10,010宗确诊,再创疫情以来纪录,更是单日病例首度破万,其中仅4宗输入个案,其余10,006均为本地感染,全日呈报个案达21,979宗。张表示,很多呈报的样本没有送到政府化验所,所以有很多样本未能马上检测,预料有几千,而未能确诊的样本超过1至2万。 就近日多幢公屋需要强检,张竹君表示,早前疫情已揭示公共屋村,以及个别私人楼宇出现垂直传播,传播原因包括喉管、抽气扇空气传播等;横向传播则涉及住户行出行入,或环境污染等。当局已每次派员跟进情况。 张表示,如处所或餐厅出现个案,会建议他们关门清洁、安排员工测试,但不是强制性。她表示明白社区很多个案,未必全部都是处所导致爆发,但停业有助减轻疫情,希望处所负责人合作。政府亦知道口水樽短缺的问题,正检视优次,尝试优化安排。 另外,天水围医院今晚开始转为全部收新冠病人的医院,大约有300张床,希望集中资源处理,非新冠病人要转到其他医院,大部分去屯门医院或博爱医院,也有迫不得已跨区的病人。天水围医院的急症室会继续运作,但只会接收轻症病人。 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质素及标准)刘家献公布,昨日(24日)再多47名确诊者离世,离世的病人中,有27人住在院舍,5人已打最少一针。其中有41人是65岁或以上,其余6人包括9岁男童,其他5人介乎48岁至64岁,都是长期病患。 另外,因讯息滞后,医管局再收到2月21至23日期间有12病人病亡,涉及8男4女,年龄为45至95岁,本波疫情314人于公立医院离世,累计519人死。目前有5,050人在各医院留医,竹篙湾隔离设施有1,000人,荃湾社区隔离设施有420人。截至昨晚,有51人病情危殆,48人病情严重。 5岁确诊女童危殆儿童医院接受治疗 1名5岁女童危殆,她2月24日到玛丽医院,入院前有发烧、呕吐、胸口不适,家人已快测验出病毒,包括爸爸及外佣,妈妈及家姐也有病征。她于医院验出病毒,也心跳过快,故转到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目前未知她有无打针。 刘表示,再有30多人入院筛查发现带病毒,80人列密切接触者。1957名医管局员工中招。累计420间安老院舍有员工或院友确诊,影响510个员工、1,500名院友。有至少50多间院舍感染人数多于10人。 若儿童有发烧、抽筋、胃口差、呕吐、呆呆滞滞等警号就要送院。香港儿科学会已有相关指引。儿科隔离设施安排方面,有医疗需要的确诊病童会被安排入院儿科隔离设施;若病童照顾者同样确诊,又有能力照顾儿童,医院可行下会安排他们入住同一病房,方便家属照顾儿童,但如果家属无确诊,则不建议一同入院,除非有特别原因。暂时有400至500名确诊儿童正接受治疗。社区还有儿童尚待入院,情况不理想,感到抱歉,当局正寻求更多设施,安排家庭房等。 由于公院人手紧张,刘重申,伊利沙伯医院及广华医院已经爆满,呼吁无征状或轻症患者勿前往急症室,及勿召唤救护车,重申无征状或轻症患者不会获安排留院,到指定诊所求诊,也可寻求热线支援。如快速测试验出病毒,要先安排深喉唾液检测,并耐心等候,不要到医院要求检测,希望大家明白,急诊室是留给有紧急需要的病人。快速测试安排方面,如果验出病毒,应该安排亲友代交樽仔覆检。刘再次呼吁私家市场的同业参与兼职计划,帮轻公院负担。 read more
内地26日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纳入「乙类乙管」范畴后,多项出入境相关措施亦随之进行调整,包括明年1月8日起取消入境后集中隔离,有序恢复办理内地居民赴港签注。呼吸系统专科医生梁子超今日(28日)在电台节目中表示,通关安排要视乎两地疫情发展及医疗系统应对能力,为实施有效管理,相信通关初期会设配额。 梁子超说,留意到内地仍保留入境旅客出发前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要求,预料本港亦会对内地入境人士有类似安排,以避免医疗系统压力。为加强保护,应该对内地高风险人群入境有接种至少两剂疫苗要求,而针对旅客入境后第二次的核酸检测可取消。 对于有建议认为香港应跟随内地取消对感染者集中隔离及判定密接,梁子超指,内地幅员广阔、人口多,香港不应盲目照抄内地的措施。为保护医疗系统,更应将确诊者有效隔离,不过如疫情有所纾缓,可考虑逐步放宽密接检疫安排 read more
第三阶段“疫苗通行证”实施后,只有以下人士会被视为符合接种要求,可以继续使用“疫苗通行证”: 1. 一般人士:已接种三剂疫苗;或接种第二剂疫苗6个月内; 2. 康复人士:已接种三剂或两剂疫苗;康复后6个月内;康复后接种第一剂疫苗6个月内;或12至17岁已接种一剂复必泰疫苗; 3. 外地来港人士:抵港6个月内并持有“临时疫苗通行证”; 4. 获医生证明不适合接种疫苗人士,并持有“新冠疫苗接种医学豁免证明书”。 政府提醒,市民可透过“2019冠状病毒病电子疫苗接种及检测纪录系统”网站、“医健通”或“智方便”流动应用程式,下载最新版本的疫苗接种纪录(含接种或康复状况),并将有关二维码储存于最新版本的“安心出行”,以进入“疫苗通行证”指明处所。 助理政府资讯科技总监(特别职务)张宜伟昨日(30日)提醒市民,留意电子针卡上是否已包括所有疫苗接种纪录的资料,指现行版本的安心出行会按相关阶段,查核用家的疫苗通行证是否符合要求,若针卡显示蓝色框,便代表合乎相关要求。张又指,若市民未能确定纪录是否齐全,可透过“电子疫苗接种及检测纪录系统网站evt.gov.hk”,填写简单的资料后便能下载针卡,并即时储存于“安心出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