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香港中联办罕见四连发 严词批驳西方破坏香港民主进程
第七届立法会选举于12月19日顺利结束,90名新一届立法会议员经过激烈角逐于20日顺利产生,社会各界对此普遍欢迎和高度认可。针对「五眼联盟」和七国集团外长罔顾事实,抹黑诋毁香港国安法和特区新选举制度、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和香港事务的无理行径,香港中联办发言人连发四篇文章,对西方反华势力的所谓声明表示严厉谴责和坚决反对。 美西方反华势力是破坏香港民主进程的罪魁祸首——香港中联办发言人答记者问之一 中央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发言人回答记者提问时,对“五眼联盟”和七国集团外长罔顾事实,抹黑诋毁香港国安法和特区新选举制度、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和香港事务的无理行径,表示严厉谴责和坚决反对。 发言人表示,新选举制度下的首场香港立法会选举公平公正、依法有序进行,彻底告别了过去每逢选举必有动荡、对抗撕裂的恶性竞争,让选举走出“泛政治化”,回归选贤任能、为民服务的初心。香港居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百万选民踊跃为新选制投下信心一票,90位当选议员的身份背景及政治光谱“五光十色”、形象焕然一新,彰显了新选制的进步性和优越性,形成了迈向优质民主、实质民主的成功范本。 发言人指出,香港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没有任何民主可言,为什么这些所谓的民主国家从来没有对此表达过关切?中央政府在制定基本法的过程中,构建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民主制度,规定了香港民主制度的主要内容及未来发展的路径和原则,赋予了香港居民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衷心拥护。事实充分证明,中央政府是香港特区民主制度的设计者、创立者、维护者和推进者。 发言人指出,多年以来,香港内外敌对势力对香港民主发展的干扰破坏从未止息。特别是香港国安法实施和完善选举制度后,美西方势力无视自身种种积弊,打着“民主”和“自由”的幌子,用一贯的谎言堆砌陈词滥调,大肆抹黑攻击国安法和新选举制度,企图干扰香港民主发展进程。他们不愿接受香港社会实现由乱到治的转折、乱港遏华的图谋已告破产的事实,在香港第七届立法会选举依法有序进行的短短一个月内,丧心病狂地纠集各种势力进行干扰破坏。他们组织流窜海外的乱港分子煽动“杯葛”选举,拼凑所谓“民主峰会”,编造“香港问题半年报告”,抛出“香港自治报告”,严重践踏港人民主权利,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和香港事务,充分暴露出他们的险恶居心。美西方反华势力才是破坏香港民主进程的最大黑手,才是香港繁荣稳定的最大破坏者。 发言人最后强调,中国和中国人民是不会被吓倒的。再多的空洞叫嚣不过是虚张声势,再多的无理制裁也不过是废纸一张,必将与过往一样落得失败的下场。任何外部势力的干预都不可能动摇中央政府推动香港民主向前发展的坚定决心,都不可能阻挡“一国两制”航船继续劈波斩浪前进。 美英等少数国家没有资格当民主“教师爷”——香港中联办发言人答记者问之二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发言人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美英等少数西方国家自诩民主“教师爷”,对香港立法会选举攻击抹黑,对香港事务指手画脚,只会让世界爱好和平、追求民主的人们进一步看清他们明火执仗的“双标”本性,徒增笑耳。 发言人指出,美国自身的民主状况千疮百孔,对内不能安民服众,贫富差距、种族歧视、大选乱象、疫情失控等问题交织震荡,暴露了“美式民主”的治理失灵;对外蓄意制造分裂,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别国,对他国制度横加指责和干预,贻害无穷。有国外民调显示,81%的美国民众认为美国民主面临来自国内的严重威胁,全球44%的人认为美国是全球民主的最大威胁。事实证明,美英等少数西方国家不是什么民主课堂里的“优等生”。他们假借“民主”之名,在全世界行干预破坏之实,这样的国家哪里有资格对香港民主如何发展、广大港人如何选择说三道四,哪里有资格当别人的民主“教师爷”! 发言人表示,美英等少数西方国家对于外部势力干涉本国选举极为敏感,百般防范。美国制定了非常严密的防范外国干预选举的法律法规,今年初还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律的议案,在各级各类选举中,参选人无一不大打“爱国牌”。然而美英等少数西方国家的一些政客和组织,却公然反对香港特区堵塞选举制度漏洞、抹黑“爱国者治港”原则、攻击特区政府对网络煽惑“不投票”的依法规管。这种“我做得,你做不得”的赤裸裸的双重标准,何其虚伪和丑陋!他们对香港民主发展的无端指责和对选举事务的干扰破坏,何其无力和荒诞! 发言人强调,只有符合自身实际、能够解决问题的民主才是好民主。随着香港选举制度的完善,香港特区民主发展已经重回正轨。一些香港选民在谈到刚刚结束的立法会选举时说,“这是一场符合‘一国两制’初心、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的重要选举,香港从此迎来良政善治,港人美好生活可期”。这是市民对香港特色民主的制度自信,也是我们发展香港特色民主的动力之源。至于美国对香港中联办官员又一次所谓制裁,不过是虚张声势、废纸一张,只能更加激发我们守护香江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我们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坚决落实中央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相信在香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特色的民主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香港必将迎来更加繁荣稳定的光明未来。 香港特色的民主发展之路不可阻挡——香港中联办发言人答记者问之三 ... read more

新一届36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名单及简介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于今日(15日)举行,共有42名候选人竞逐36个席位。行政长官李家超宣布,今日选举发出1273张选票,并收回1273张选票,两者相等,按照选举办法规定,今次选举有效。 经投票,民建联主席李慧琼、立法会议员霍启刚等36人当选,现任港区人大代表朱叶玉如以1254票成为票后,候选人沈慧林、林天行、范骏华、陈正欣、郑国杰、谢爱红落选。 36人当选名单为:文頴怡、朱立威、朱叶玉如、吴永嘉、吴秋北、李引泉、李圣泼、李慧琼、李应生、沉豪杰、冼汉迪、林至頴、林顺潮、姚祖辉、胡晓明、凌友诗、孙伟勇、徐莉、马逢国、梁美芬、陈帆、陈勇、陈仲尼、陈振英、陈振彬、陈曼琪、陈晓峰、黄冰芬、黄英豪、黄锦良、杨德斌、雷添良、楼家强、蔡毅、霍启刚、邝美云。 第十四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当选人简介: 文颖怡,女,1973年6月生,香港广西社团总会会长,香港岛各界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东华三院庚子年主席。 朱立威,男,1983年2月生,香港岛各界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全港抗疫义工同盟港岛义工团团长,民建联执行委员会委员、南区支部主席。 朱叶玉如,女,1955年7月生,香港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吴永嘉,男,1969年6月生,香港第七届立法会议员,经民联副主席,董吴谢林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吴秋北,男,1970年2月生,香港第七届立法会议员,香港行政会议成员,香港工联会会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李引泉,男,1955年4月生,招商局资本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香港中国企业协会司库。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李圣泼,男,1977年3月生,广东省政协常委,香港工商总会会长,信义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慧琼,女,1974年3月生,香港第七届立法会议员、内委会主席,民建联主席。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李应生,男,1953年5月生,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荣誉会长,香港中医中药界联合总会会长,百成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沉豪杰,男,1978年10月生,元朗区议会主席,新界乡议局增选委员,沉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冼汉迪,男,1974年9月生,香港互联网专业协会会长,中手游科技集团联合创始人,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 林至颖,男,1979年12月生,中国石化(香港)有限公司供应链总监,广东省政协委员,香港中国企业协会能源行业委员会特聘顾问。 林顺潮,男,1959年11月生,香港第七届立法会议员,香港希玛眼科医疗控股有限公司主席,亮睛工程慈善基金会主席。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姚祖辉,男,1965年10月生,沪港经济发展协会会长,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岭南大学校董会主席。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胡晓明,男,1954年2月生,菱电发展有限公司主席,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会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凌友诗,女,1962年2月生,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常务副会长,全国妇联执委。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孙伟勇,男,1972年4月生,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香港普联发展有限公司总裁。 徐莉,女,1956年8月生,九龙社团联会理事长,港区妇联代表联谊会副会长,南海航空货运(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 马逢国,男,1955年7月生,香港第七届立法会议员,中国文联香港会员总会会长,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副主席。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梁美芬,女,1960年11月生,香港第七届立法会议员,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香港执业大律师。 陈帆,男,1958年2月生,香港特区政府前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前机电工程署署长,工程及医疗义务工作协会创会会长。 陈勇,男,1969年9月生,香港第七届立法会议员,新界社团联会理事长,民建联副主席。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陈仲尼,男,1966年6月生,香港第七届立法会议员,香港浙江省同乡会联合会会长,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主席。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陈振英,男,1961年11月生,香港第七届立法会议员、财委会主席,中国银行(香港)顾问,银行业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主席。 陈振彬,男,1957年11月生,香港潮属社团总会主席,香港青少年军总会主席,宝的集团有限公司主席。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陈曼琪,女,1969年2月生,香港第七届立法会议员,港区妇联代表联谊会会长,香港中律协创会会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陈晓峰,男,1973年12月生,亚非法协香港区域仲裁中心主任,自由党副主席,翰宇国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黄冰芬,女,1982年12月生,香港再出发大联盟总主任,香港福建社团总会常务会董,民建联执行委员会委员。 黄英豪,男,1963年2月生,香港第七届立法会议员,中国法学会港区理事协会会长,黄乾亨黄英豪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黄锦良,男,1976年8月生,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香港特区政府教育统筹委员会委员,教联会黄楚标学校校长。 杨德斌,男,1965年10月生,大湾区国际信息科技协会会长,数睿科技(国际)有限公司创始人及行政总裁,香港特区政府前资讯科技总监。 雷添良,男,1954年11月生,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主席,香港特区政府教育统筹委员会主席,香港会计师公会前会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楼家强,男,1975年5月生,香港基本法推介联席会议副主席,香港青年联会第二十八届主席,屯门区扑灭罪行委员会主席。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蔡毅,男,1960年7月生,香港岛各界联合会会长,福建社团联会副主席,富通(香港)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霍启刚,男,1979年7月生,香港第七届立法会议员,全国青联副主席,霍英东集团副总裁。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邝美云,女,1962年12月生,香港珠海社团总会会长,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常务副主席,香港义工联盟常务副主席。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read more

人社部等四部门印发《意见》 四方面支持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就业创业
据人社部微信发布的消息,日前,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总体要求,支持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人社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务院港澳办等四部门印发《关于支持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 《意见》聚焦港澳青年宜业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支持体系和便利举措。 一是拓宽就业管道。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开发企业就业岗位,继续做好港澳青年参加粤港澳大湾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允许符合条件的港澳青年报名参加“三支一扶”计划招募,配合香港特区政府实施好“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 二是支持创新创业。为有创业意愿的港澳青年提供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提供谘询辅导、跟踪扶持、成果转化等“一条龙”创业服务,按规定落实税收优惠、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场地支持等扶持政策,对面向港澳青年创业孵化服务成效较好的载体予以支持。 三是提升就业能力。为有培训需求的港澳青年提供高品质技能培训,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引入一批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的港澳籍人士担任职场导师,通过精细化职业指导支持港澳青年提升职场适应能力。鼓励粤港澳大湾区用人单位为港澳青年提供就业见习岗位,按规定给予就业见习补贴。 四是优化就业服务。允许失业港澳青年在常住地、就业地、参保地进行失业登记,享受政策谘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搭建高效供需对接平台,强化多层次岗位资讯提供,支援引入港澳社会服务机构,参与有关政策谘询、岗位推介、联络对接等服务。 read more

姚柏良与杨润雄会面冀放宽入境检疫 重塑本港正面旅游形象
疫下本港旅游业几乎陷入停滞,酒店业及旅行社业界面临艰难经营苦况。立法会旅游界议员姚柏良昨日(20日)与酒店及旅行社业界代表,与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会面,提出多项建议。 姚柏良引述酒店业界代表指,业界急切期望与内地和海外通关,促请政府减少入境检疫日数,尽力让游客和商务客回流本港。疫情之下行业人手严重流失,酒店业界希望透过大湾区发展,提供更多酒店业实习机会,培养业界生力军。此外,经历「黑暴」和西方媒体失实报道,政府应加强向外宣传,重塑香港正面旅游形象。 旅行社业界亦反映人才严重流失,促请政府针对旅游业的「保就业」计划,并尽快制定通关路线图和时间表,放宽入境检疫,以及取消邮轮熔断机制,吸引国际邮轮公司尽快回流本港。 姚柏良提到,会面各方坦诚沟通,气氛良好,杨润雄指文体旅局乐意与业界加强沟通,并会将会面重点带到政府内部讨论。 read more

香港恒生大学下周办资讯日设即场报名及考核
恒生大学将于下周六(20日)举办“恒大资讯日2021”,介绍最新课程及入学资讯,更设有即场报名及考核,供学生、家长及教师到校参观。 校方发言人表示,有意报读该校的学生,届时可带同身份证明文件及校内成绩单即场报名,并按课程要求,参与即场考核。 “恒大资讯日2021”提供一系列课程展览及讲座,重点活动包括由恒大校长何顺文教授及香港辅导教师协会代表叶伟民先生主讲的“大学选科攻略”专题讲座,为DSE学生提供选科贴士。当日大学亦会举办五场入学讲座,向DSE学生、高年级入学学生及内地学生讲解入学资讯。 read more

“深圳援港 深爱同行”全港各区工商联会长卢锦钦,感谢深港各界发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助港抗疫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3/9f8af551a1d88b5c2d7abfaac0018edc.mp4 香港第五波疫情确诊人数屡创新高,香港医疗体系、人手、物资等一时均未能应对数量庞大的确诊人士,市民陷入水深火热的困境,社区对抗疫物资需求量大增。为舒缓社区资源紧张,全港各区工商联会长卢锦钦博士迅速动员一切可动员的资源抗疫,在短短一个星期,在内地及香港已经筹集了价值500万的抗疫物资,包括快速检测包、KN95口罩、消毒酒精、消毒湿纸巾防护物品等物资,助社区同心抗疫。 全港各区工商联会长卢锦钦博士表示香港疫情牵动着深圳民众的心,深圳各界关心关爱香港同胞,急同胞之所急,解同胞之所困,深港连心,同心抗疫,共克时艰。感谢深圳市各界密切关注香港疫情防控形势和需求,全力支持香港有效应对疫情,相信香港一定能早日摆脱疫情阴霾,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全港各区工商联会长卢锦钦呼吁香港社会各界凝聚正能量同舟共济,以勇气、毅力和信心协力抗击疫情,最重要的是持正面、积极和理性的态度,支持配合政府抗疫工作措施,在困难之中寻找方法,团结力量全力抗疫,调动各界资源,重整经济发展。只要各人做好自身科学防疫,理性看待当前疫情,同时帮助弱势群体,相信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希望会员之间在联络人脉的过程打通资源,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及希望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卢锦钦博士再次感谢各界响应号召,发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积极有效动员一切资源抗疫。物资经全港各区工商联配对,将会向全港有需要的机构及地区市民送上防护物资,助社区同心抗疫。 read more

陈家亮:香港确诊数字未来或重上5位数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家亮今日(24日)在一档电台节目中表示,香港近日单日新增逾4000宗确诊个案。预料确诊数字在可见将来将重上5位数水平。他指,中大医院在设计阶段已预留特别病房,随时可协助医院管理局接收新冠患者。 另外,陈家亮表示,确诊患者康复后出现「长新冠」症状的情况令人关注。他早前提醒,若市民在感染后康复逾一个月有持续症状出现,应及时求医,又指「长新冠」仍有很多未知,科学家仍在探索,形容「预防胜于治疗」,呼吁积极接种新冠疫苗,减少感染病毒风险,以及降低得「长新冠」的机率。 陈家亮表示,中大有持续为怀疑有「长新冠」症状的康复者提供综合式服务,包括粪便分析,了解肠道微生态情况及收集数据,让政府更好规划医疗服务。他又指,婴儿由出生起至几岁的肠道健康,会影响长大后的健康及疾病风险,自然分娩及喂哺母乳等,均有利婴儿健康。 陈家亮称,过去一段时间曾经与政府就有关「长新冠」的问题商讨,对方不清楚严重性,医管局指已有足够医疗服务应付,卫生署则表示要向医管局查询,已涉及责任谁属的问题,他认为「长新冠」不单止涉及公营医疗架构,同时可推动私营中西医合作。 至于对于本港的医学人才培养及吸纳,陈家亮指出,本港两间医学院学额已增加,但「远水救不到近火」,硬件设施亦未能追上,吸引人才来港任教仍面对痛苦的挑战,引入非本地医生是其中一个方法,但要做好把关.对于有立法会议员质疑,引入非本地培训医生方面,在拣选认可医学院时只考虑用英语授课的课程,陈家亮指重点不单是教学语言,而是要确保海外的认可医学院,整体授课水平与本港两间医学院相若。 read more

李家超斥孤狼事件令人发指必须制止本土恐怖主义蔓延
由律政司主办的香港国安法法律论坛昨日(5日)以视像方式举行。政务司长李家超在闭幕致辞时表示,香港国安法的实施,有三个重要范畴,即为防范、制止和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 李家超指,7月1日的「孤狼式」恐怖袭击,反映国家安全威胁风险仍然存在。全社会必须居安思危,共同努力阻止本土恐怖主义在香港滋生,彻底根除香港的国家安全威胁。他说,维护国家安全,不是政府一两个部门的工作,而是全香港的共同责任。特区政府将国家安全融入政府施政,包括安排公职人员宣誓效忠特区,亦将逐步界定及要求部分法定人员依法宣誓拥护《基本法》。政府亦加强公务员培训,让公务员全面了解香港国安法,增强对国家安全的意识。 李家超说,在学校方面,教育局已向学校提供国家安全教学指引等,提升对国民身份的认同感,建立国家观念。此外,政府已经修订电影检查条例指引,包括涉威胁到国家安全的电影不宜上映等。 李家超强调,未来不同部门将会透过推广不同的活动,推动市民建立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将国家安全和守法意识带到社会各个阶层。政府会全力以赴,筹办好未来三场选举,保证「爱国者治港」,令「一国两制」行稳致远,香港将迎来有效施政的新篇章。 read more

消息︰政府研新铁路贯穿新界北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周三(6日)将发表最新一份施政报告。点新闻早前引述消息指,施政报告可能提出研究放宽新界祖堂地的发展限制,降低出售门槛;同时,施政报告可能会落实在屯门龙鼓滩填海220至250公顷,并研究搬迁葵涌货柜码头,以释出约280公顷土地用作建屋。预计新界未来有多项大规模发展计划,同时配合前海发展及融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今日(3日)有消息指,施政报告会提及研究多项基建工程,配合新界北发展。除北环线以外,施政报告将公布在新界北另研究兴建新铁路线,而走线至少会涵盖香园围至大埔一段。 消息指,政府除了将进一步研究由洪水桥接驳深圳前海的跨境铁路外,因应新界北一带发展,现有东铁线随时压力爆煲,当局拟于新界北增建新铁路线。新铁路初步走线将由莲塘/香园围口岸出发,至少会途经坪輋、皇后山等新发展区,并将于大埔区设立新站,其余走线方向仍然待定,当局亦正就走线延伸方向,向多方「摸底」。 港府早前曾披露,新界北发展预计容纳不少于20万人口。北区人口未来大幅增加,发展局局长黄伟纶早前率先披露,会在《跨越2030年的铁路及主要干道策略性研究》中,包括新界北所需的策略性运输基建。过去《铁路发展策略2014》,曾建议北环线要为在古洞向新界北延伸预留弹性,而北环线工程现亦有包括潜在扩建至坪輋的备置工程。 据了解,因应新界北发展势必加重现有东铁线负荷,新界北新铁路线料起「分担」东铁负荷作用。现时大埔区内已有大埔墟站及太和站两个东铁线车站,消息指,新铁路线或于大埔加设新站,选址甚或会距离现时两站较远的位置。 read more

香港粉岭哥尔夫球场7·24免费开放今起接受预约
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香港哥尔夫球会将于本周日(24日)上午10时至下午6时,在粉岭球场举办「香港哥尔夫球会同乐日」。 活动当天,公众可以免费进入粉岭旧球场,参观「蝴蝶园」,探访非洲陆龟,在百年球场散步及打卡,更有攀树体验活动和树木导赏等丰富活动,让一家大小在香港逾百年历史的国际级球场度过悠闲的一天。 有兴趣参加的市民,须今日(20日)上午10时于球会网站预先登记,额满即止。所有12岁或以上之入场人士需符合「疫苗通行证」要求。 日期:2022年7月24日(星期日) 时间:上午10时至下午6时 地点:香港新界上水粉锦路公路1号 交通:免费穿梭巴士由上水港铁站C出口直达至粉岭球场,服务时间由活动当天上午10时至下午5时,每15分钟一班车;入场人士亦可在上水地铁站乘搭77K巴士、57K小巴或的士前往球会,如步行则需15至20分钟。 温馨提示:如3号或以上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或红色或黑色暴雨警告信号生效,「攀树体验活动」将取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