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首班内地供港物资列车今抵港 香港政府强调不会封城禁足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3/585430dbd46c37dba483871653939da0.mp4 香港第五波疫情持续失控,多区出现抢购物潮,不少超市食材已被尽扫一空。为提高供港物资运输能力,保障深港跨境货物运输稳定,深圳市政府筹划铁路援港班列开通。今日(3月2日)经铁路运抵香港。首班列车共有9个货卡,早上由深圳平湖南国家物流枢纽出发,内有保护衣和快速检测包等物资,至今午前抵达港铁罗湖编组站。 特首林郑月娥今午赴罗湖迎接首批物资抵港,她接受传媒访问时提到,本港疫情严峻,大批跨境司机因确诊或隔离而未能负责陆路运送物资。今次首班“援港专列”将为本港提供医疗用品、鲜活食品、日常用品等助港人抗疫。林郑又提到,香港目前可从水、陆两路方面从内地获得物资,强调本港物资充足,呼吁市民以平静的心态对抗疫情,毋须抢购物资。 另针对各界关注的全民检测,林郑表示相信政府有足够的能力,在短时间内多次进行全民检测,以达到“清零”的效果。不过,她认为全民检测前,当局必须先仔细规划,令整个检测可彻底、快速、有序及有效进行。她希望在全民强检的同时,能大幅减少人流和感染风险,避免此前强检各社区出现排长龙的情况,如有确诊个案要隔离就尽早安排隔离。 林郑又强调,全民检测并不会影响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运作。另就网传全民禁足一事,她表示部分地方此前采取全城禁足或封城抗疫,但香港一定不会采取上述有关做法,并重申政府昨日(3月1日)在新闻公布亦有提到,任何全民强制检测措施,即使有部分限制市民外出活动,当局亦一定会照顾到或让市民自己照顾到日常生活所需。 至于在昨日已交付的青衣方舱医院,林郑表示已有首批患者入住及隔离,而政府未来仍有至少7个土地将用作社区隔离设施,而前新田购物城将成为第2个落成及启用的社区隔离设施。不过,林郑指全民强检后最理想的方案,是将所有确诊者及密切接触者送至隔离,但按照本港目前每天数以万计的新增确诊,难以全部移离至社区隔离设施,所以政府须咨询卫生专家意见后调校有关措施,包括确诊者须居家隔离,强调政府将有效安排及分流。 香港政府早前表示,过去数天,运输及房屋局联同港铁、业界及相关政府部门,就使用港铁罗湖编组站作为铁路货场的操作进行研究及测试,并与内地当局于昨日下午安排一列空载列车到港测试,过程顺畅。除了经铁路,165万支核酸检测试剂等防疫物品和民生物资共计748吨,昨日亦在深圳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经驳船驶往香港。为此,香港特区政府特别感谢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铁路广州局积极支持和配合。 另外,香港政府亦正与广东省和深圳市政府,加快推进在香港设立非鲜活食品及其他货物集中接驳点的安排,并计划在首阶段使用香港国际机场货运设施、葵涌货柜码头,以及屯门内河码头作为临时货物接驳场。 除了铁路货运,政府亦正与广东省和深圳市政府加快推进在香港设立非鲜活食品及其他货物集中接驳点的安排。计划在首阶段使用香港国际机场货运设施、葵涌货柜码头,以及屯门内河码头作为临时货物接驳场。并已于今日由内地派出货车测试路线,过程顺畅。有关临时接驳场预计本周内可陆续投入运作。 据报道,自2月24日供港跨境铁路货运列车项目启动后,深圳迅速成立以深圳市轨道办、市港澳办、市口岸办、广铁集团、深圳海关、深圳边检等多部门为主要成员的工作小组,与港府相关部门和港铁公司积极沟通,调动一切资源,研究制定完成铁路援港班列运输方案和防疫工作指引,完成货场配套设施搭建。 深圳海关立即制订供港物资跨境铁路列车开行保障方案,研究列车及司乘人员、装载供港物资申报、监管、检疫的最优方式,通过“提前集货、专人盯单”作业模式确保通关效率,梳理列车进出境流程,逐项在平湖南铁路场站多次开展运行前现场推演,确保监管作业现场安全防护流程完善、配置到位。 read more

罗致光:外佣聚集大减吁雇主善待外佣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今日(6日)发表题为《善待外佣推己及人》的网志,其中表示在疫情之下,一些约满回乡未及登机前确诊者,以及少数遭雇主解雇而无家可归,以至要在公园或汽车上度宿等等外佣问题受到关注,改善外佣政策会乃本届政府重点工作之一,因此呼吁雇主善待外佣。 罗致光表示,2020年10月在劳工处设立了外佣科,专责处理外佣政策及事务,亦有修订了法例,加强对本港职业介绍所的监管,并加强了劳工处与执法部门的协作,更好地防范外佣被剥削或虐待。同时,亦加深了劳工处与入境处的合作,打击外佣「跳工」的问题。 由于疫情期间外佣在假日聚集,增加跨家庭传播病毒的风险,劳工处在过往两年透过与驻港总领事馆合作,不断在假日宣传及提醒外佣遵守限聚及社交距离的规定,并不时与其他部门合作,进行执法行动。单是在2月份,执法部门一共向不守法的外佣发出了51张定额罚款通知书。近日,外佣聚集的情况已大幅减少了。 他强调,任何虐待外佣或近期所见少数雇主不合法及不合理解雇外佣,都会破坏香港外佣政策以及香港的声誉。有关雇主固然可能会被起诉及负上刑责,而日后亦不会获准聘用外佣,更甚的是,所有将来要聘用外佣的香港家庭,都可能因而受到负面影响,增加了聘用的困难。罗致光表示,已于日前去信菲律宾驻港总领事,重申特区政府对保障外佣权益的决心和尽力为外佣提供援助,以免事情发展为外交事件。 罗致光呼吁大家都可以推己及人,善待外佣,视她们如家人一样,共度疫境。 read more

梁君彦指香港立法会回归理性 行政立法关系回暖
上届立法会延任一年,总共有5年任期。香港立法会今日(5日)发表年报,立法会主席梁君彦在立法会年报回顾上届立法会工作,指延任一年,国安法的通过,令香港由乱到治,恢复社会秩序,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加上完善选举制度后,立法会回复了理性与秩序,会议工作效率大大提升,有效处理积压多时的大量议程,包括多项民生法案,2020至2021年度更是破纪录通过46项政府法案,比过去几届每个立法年度,多出一倍以上。 梁君彦指出,在过去数年,部分议员千方百计“拉布”及妨碍会议进行,以拖延甚至瘫痪立法会运作,令议会以至整个香港停滞不前,但最后亦得以重回正轨。目前行政立法关系回暖,行政长官质询时间顺利恢复,议员提问亦重归平和理性,期望行政立法机关能继续携手合作,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此外,立法会亦通过专题讲座与中央官员加强交流,相信有助议员日后以更宏观的角度,向政府建言献策,为国家和香港发展作贡献。 新一届立法会已于年初展开工作,议员人数亦增至90人。梁指为应付会议场地和办公地方的额外需求,立法会综合大楼将于2022年年中开始扩建工程,目标在2025年年中前完成,秘书处正与政府相关部门紧密合作,确保扩建工程顺利进行的同时,立法会能如常运作。 梁君彦续指,稳控疫情,保障公众安全和健康,确保香港社会大局稳定,让市民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尽快回复正常,是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立法会议员定会与政府及市民,同心协力抗击疫症,有着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定必上下一心,竭尽所能打赢这场抗疫战,令香港再创佳绩、再展光芒! read more

李家超参选第6届香港特首选举 提3大方向 冀与各界互动
国务院昨(8日)公布批准李家超辞职及免去其政务司司长一职,李家超今日(9日)下午2时半将召开网上新闻发布会,以“同为香港开新篇”为题,正式宣布参选第6届特首选举。李提出3大方向,希望做到以结果为目标解决不同问题、恢复香港的竞争力及奠定香港基石。他又希望促进政府变革,积极解决房屋、医疗及青年发展等香港的问题。 李家超表示,中央人民政府已经批准自己的辞职,免去自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的职务。现在正式宣布参选第6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40多年来,自己跟随香港发展进程,一步步走到特区政府的管治班子,经常反思要怎么样做,香港才能变得更好? 李家超提到,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承前启后,意义重大,香港需要把握好机遇,迈上新发展的台阶。 李家超指出,过去两年多,看到香港由乱到治的变化,看到发展变革的契机,深深感到未来5年是香港由治及兴的关键时刻。 经过深入的思考,自己决定出来参选,承担历史使命,同社会各界及香港广大市民一起推动香港向前,期盼看到一个充满活力的香港,一个人人都要幸福的香港,一个高度开放的香港,一个广泛团结的香港,一个社会安宁的香港。 李家超强调,自己参选的决定,出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对香港的热爱,对市民的负责。自己有信心,在未来迎接公职生涯中最大的挑战。 未来施政有三主要方向 李家超表示,未来施政有三大方向,第一是以结果为目标为解决问题,第二是加强香港竞争力,第三是奠定香港发展的稳固基石。 他称自己出身基层,明白政府要解决市民问题,未来政府理念及处事方式会有改变,建立共同解决问题的文化。他称若成功当选,会在爱国者治港原则下,积极与市民互动,制定能解决问题的政策,分享发展红利。 他指,香港把握好、善用自身优势和特长,提升在金融、航运、创科等方面的竞争力。他希望为香港开创新篇,创造安定稳定的环境,守住法治这核心价值。 李家超又指,未来5年香港要加快发展,稳固得来不易的稳定局面,令香港无后顾之忧大步出行,建立忠诚、担当政府,守住法治核心价值,确保“一国两制”下香港繁荣稳定。 若成功当选将走入社区倾听民意 他指自己在政府工作40多年,深知一个人能力再大都有限,要达至以上施政,必须依靠社会各界,若成功当选,会以诚恳态度走入社区听民意,积极延揽人才组建团队,委任各界人才专家出任政府、其他管治机构要职,共同做好各方面工作。 他形容这是新一曲交响乐,“我会当指挥,会当中每一位成员发挥其优势,尽展其所长,创造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益,香港奏出更辉煌新乐章”。他指世界大变,不进则退,“香港唔慢得、唔等得”,成功当选,会带政府高效施政,大力推进一国两制。 有记者问李家超参选前有否与中央官员接触,又说有指是中央钦点,问李怎样看。李家超回应指,作为特区官员与中央不同机构沟通,有利香港利益,又说自己过去的沟通都是本着香港实际情况解释,并以实际利益为依归,指中央非常考虑香港意见。 李家超说,自己是本着对国家忠诚、对香港热爱、对市民负责去参选,亦乐意见到其他人参选,乐意辩论施政理念。 李家超希望未来能给市民能够做事的政府、有担当的政府、能够决问题的政府,令市民能够有获得感。 李家超回应坊间质疑他在很多政策层面不熟悉,强调无人懂得所有事情,相信只有上帝才符合这种要求,“唔系要自己做晒所有嘢,系无可能㗎”。他反驳最重要是建立强大的团队,自己的班子会吸纳学者专家及有热诚的人,会邀请有有经验、愿景及学识的人士。 他说会令自己的团队各人都可以发挥所长,不会互相制肘,会做到“一加一大于二”。他说香港是国际城市,自己其中一个政策目标是保持竞争力,而且是与全球不同地方比较,会致力保持香港继续成为一个吸引人才居住、工作及实现梦想的地方。政府会扮演领导角色,令社会关注应关注的议题,坚守法治,保护人权自由,维持香港的多元活力及包容。 被问到过往主要在警务处工作,范围较单一,对金融理解不深,李家超称,特首要有领导能力,令整个政府做到事,成为有承担、惠及市民的政府,若当选会充分考虑有不同强项的人士加入政府,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精神,整个团队做到事,为市民带来幸福。他又指,香港是一个国际都会,他将致力确保香港仍然可以吸引全球人才前来居住、学习、工作、营商。 对于有指他在政商界人脉不深,李家超称他做事没有任何包袱,确保政府公平公正处理事情。 在回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提问时,李家超表示,自己参选是出于对国家忠诚,对香港的热爱,对市民负责;忠诚是基本条件,行政长官一定需要是爱国的人,否则绝对无资格;忠诚是基本的,没有忠诚自然不合格。但作为行政长官,其他事情也要做好,他表示若成功当选,会为香港带来一个会做事、敢担当而且做出成绩的政府;会为香港带来一个让市民觉得有受惠措施的政府,让市民有获得感,觉得在香港生活是有希望的,是幸福的。 在回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李家超指出,变革的目的,是给未来带来更多好处,变革非“为变而变”,好的东西、好的措施、好的做法会保留。虽然自己已经离开现届政府,但是自己有参与北部都会区等计划,对北部都会区看法正面,若成功当选,上任后会与自己的团队、其他人士再讨论这个问题。 李家超强调,有一个概念很重要,就是只要是好的、为香港带来幸福的,自己都会考虑。土地及房屋问题,是香港长期积累的问题。北部都会区会解决一部分的问题,但自己更希望从速度、做事成果方面,加快步伐处理土地房屋问题,让市民不再等待。社会上已经看到解决土地房屋问题的不同的方案,问题是正面推动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数量。 李家超指,明白香港社会有分歧、有不同意见,强调是自由开放城市必然现象,须沟通走入社区,行动以外,真诚态度及出发点非常重要,是沟通之始,对任何政府都是挑战,而有些问题永远解决不了,但政府要尽力多沟通,解决不了都要了解原因,承诺如果当选,必定是团队要做的工作,不只行动、更要用心做。 他说年轻人当然有自己的看法,但希望外界以结果去审视他的工作,因为结果是最客观,所以以此为施政方针。他举了通关为例子,表示去年底已到通关龙门口,但可惜Omicron突然来袭令通关泡汤。他指通关商讨时,双方有很多差异,但最终都有共识,在差异下寻求对接方法。 在回应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提问时表示,未来特首在面对不同问题上,最重要的真诚,要以香港整体利益为依归,不是以个人利益为出发。他强调,将来的施政团队是一个集思广益、多元化、会充分考虑全面因素而作出应对方案的政府,在未来5年的施政中会全面提升香港竞争力,并建立稳固的环境,让香港无后顾之忧向前迈进。 对于外界评价李家超在处理修例风波时表现坚决,认为将来管治或是属于强硬派,李家超则回应,修例风波明显涉及“港独”和政治利益,有外部势力推波助澜,肆意攻击政府,影响政权稳定,令市民担惊受怕,特区政府必须要有适当有效的方法处理,但在面对其他问题上,当然会用不同手段,会在确保对事情有正确判断和明确对象后,再落实用什么方法解决。 对于如何评价本届政府和特首林郑月娥在过去5年施政的问题,李家超表示,现阶段不应该评价现届政府的施政,也不希望因此影响特区政府的工作,但他指出,现届政府的施政重点是针对这5年所面对的情况,政府每一位成员都在努力工作,希望为市民解决问题,强调任何人都应该为特区政府工作“加力”。 read more

李家超:平衡防疫与经济将同内地商讨通关
完善选举制度后的首场行政长官选举于今日(8日)顺利完成,候选人李家超获得1416张支持票,高票当选第六任行政长官人选。李家超表示,香港作为国际城市,与国际间的往来非常重要,但由于要防控疫情,在出入境方面确实面对挑战,一些防疫措施为入境人士带来不便,但已在防疫和经济活动间取得平衡。 李家超在当选后的记者会表示,未来会与内地部门商讨通关,内地方面始终心系香港利益,相信只要怀着相同目的,就可以找到出路。他期望各界共同努力控制疫情,遵从政府的建议和防疫措施,亦要提升疫苗接种率。 read more

香港今新增5823新冠确诊 包括3080宗快测呈报 再多120名确诊者离世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4/5016ef3aa7b371abb0b324599be89f8b.mp4 香港第5波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公布,今日(4月1日)新增2,743宗经核酸检测确诊个案,3,080宗经快速检测呈报平台登记及成功确认,包括3宗输入病例。换言之,本港新增5,823宗确诊个案,第5波至今累计个案共1,150,607宗,其中725,257宗为经核酸检测确诊个案,另外425,350宗为快速检测呈报个案。 死亡数字方面,昨日(3月31日)共有120名新冠患者离世,其中116宗医管局呈报死亡个案,另有4宗由法医通报死亡个案,年龄介乎61岁至94岁,全部患有长期病患,死因均疑与新冠病毒有关。现时共有53宗由法医通报的个案,涉19女32男,年龄介乎51至98岁,其中7人是院舍院友,大部分有慢性疾病,当中有38宗死因或与新冠病毒相关。 张竹君表示,3宗输入个案,其中2宗涉机组人员,在上月31日分别由巴林及加拿大到港,另外1宗是由德国到港,乘QR818航班。由卫生署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分析的1,135宗确诊个案中,没人感染Delta变种,另有1,129宗染Omicron,有6宗未完成或病毒量不足未能进行基因排序。昨日无新增院舍出现爆发,而在现有爆疫院舍中,就增加约100多宗院友确诊个案。 有关快测呈报平台确诊个案抽查,张指现时加快了流程,在确诊当天传短讯给已呈报确诊人士,之后承办市商就会在翌日将样本水樽送到确诊者家中门口,之后病人要自行取样,再交回送检;非如之前是前一晚打电话,第2日才传短讯。另外,张提醒强制检测、隔离及检疫的罚则已增加,为有效方法阻断病毒传播,望市民合作。 有关英国新发现的病毒Omicron XE,张表示留意到有其他地区出现Omicron BA.1及BA.2的复合病毒,世卫目前正研究此新变种病毒,是否确有更多传播力或增重病情,但仍须时研究及分析,要看其他有相关个案国家的研究。据她所知,港大在今年2月初发现有两人感染XE,但在机场发现,之后在社区没发现,应是输入个案,但当局会继续密切留意其他地方及世卫所发表、有关新变种病毒的资料。 针对疫情趋势下降,张竹君表示相信是社区已有一定人数感染,令病毒传播力下降,但现时仍有5,000多宗单日确诊,认为确诊数仍是非常高;她认为趋势与人流有关,如果人流增加、活动增多,少不免有机会令疫情反弹。 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病人安全及风险管理)何婉霞今日(4月1日)公布,再多116宗医管局呈报死亡个案,包括96人昨日(3月31日)离世,包括49男47女,年龄介乎38岁至103岁,当中有52人来自院舍,有59人无打针、有27人已打1针、7人已打2针,有2人打3针;当中有92人为65岁以上长者。 何表示,昨日有3名较年轻死者,第一位为38岁男士,有精神科病史,3月17日自行快测确诊,情况受困,手部及胸膜有损伤,送到玛嘉烈急症室,之后转到骨科病房留医,期间有处方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惟情况持续转差,3月28日凌晨需入ICU,需要插喉,出现严重肺炎等,最终3月31日不幸离世。已打3针疫苗,死前出现的肺炎、肺栓塞情况相信与新冠肺炎有关,个案会交由死因庭跟进。第二名为45岁男士,本身有扩散末期癌症。第三名为58岁男士,有多样长期病患,包括长期洗肾。 此外,何指由于数据滞后,3月19日至3月30日期间,再有20名病人离世,包括10男10女,年龄介乎59至岁102。过去一日再多1,473人出院,另有5名病人入院后揭染疫,其同房的6人列紧密接触者;至今有共21,203名医护确诊新冠肺炎,其中19,013名员工已康复及返回工作岗位。 她续指,新增4宗由法医通报死亡个案,年介61岁至94岁,全部患有长期病患,死因均疑与新冠病毒有关,现时共有53宗由法医通报的个案,涉19女32男,年介51至98岁,其中7位是院舍院友,大部分有慢性病,当中有38宗死因或与新冠病毒相关。 第5波疫情截至目前共有7,732名死者,整体死亡个案涉3,139女4,593男,年龄介乎11个月至112岁,年龄中位数为86岁,当中有8宗为儿科病人,96%以上的个案为60岁或以上长者。病死率为0.67%。 何婉霞表示,现时共有10,298名染疫病人分别于各公立医院、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医院管理局传染病中心、亚洲国际博览馆的社区治疗设施留医。她续指,过去24小时新增30名病人情况危殆,目前有24人情况严重,79名危殆病人于深切治疗病房留医。 read more
叶柏强料冬天有机会爆新一波疫情 吁长者幼儿尽快打针
港大研究发现,新冠疫情爆发的两年期间,具呼吸道传播潜力的包膜细菌所引起的败血病,以及抗生素的使用均下降,认为戴口罩有助降低抗药性细菌的流行,建议巿民于冬季应继续戴口罩。港大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临床副教授叶柏强今日(7日)在电台节目指出,现时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例如肺结核、水痘等的数字有下降,相信与戴口罩等防疫措施有关,惟担心年纪较小的儿童,抵抗力有所降低。 叶柏强续指,现时进入6至7月的夏天期间,疫情比较稳定,但预料到冬天很大机会爆发新一波新冠疫情,加上流感高峰期等,或会令儿童及长者危险度增加,呼吁巿民冬天在公众地方需要戴口罩,而长者及幼儿尽快接种疫苗。他表示,如果新冠疫苗接种率在不同年龄层能够推高至95%,防疫措施就可以放宽,例如夏天不用戴口罩等。 read more

麦美娟:青年发展为重点工作筹备制订《青年发展蓝图》
民政及青年事务局今日(8日)在政府总部举办「国家主席重要讲话精神」线上座谈会,由民青局局长麦美娟主讲,约120位民青局辖下政策科和部门中、高层同事参与。麦美娟表示,青年发展将会是民青局的一大重点工作,已着力筹备制订《青年发展蓝图》。 麦美娟与同事分享对国家主席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核心要义的理解与感受,让他们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民青局常任秘书长林雪丽、副局长梁宏正、民政事务总署署长张赵凯渝、政府新闻处副处长吴绮媚和其他与会者亦在座谈会上积极发言,分享感受。 麦美娟表示,习主席的讲话为香港的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引,当中提及的「四点希望」更是民青局的工作方向。她引述习主席在重要讲话中还特别点出要关心、关爱青年人,帮助他们解决学业、就业、创业、置业的实际困难。 她指出,青年发展将会是民青局的一大重点工作,已着力筹备制订《青年发展蓝图》,以勾划出香港整体青年发展工作的愿景和主要工作方向,与不同政策局及其所属部门互相协作,共同推行与青年发展直接相关的政策措施。 她强调,民青局将会加强地区工作,推动居民参与地区服务,以建立互助网络。她鼓励各同事把国家主席重要讲话的精神融入自身工作之中,贯彻落实惠民的政策。 此外,十八区民政事务处由7月至今亦合共举办超过45场座谈会,并邀请多位嘉宾主讲,让更多地区人士深入了解习主席重要讲话的精神,共约6700人出席相关座谈会。 read more

江乐士倡本港处理6项「未完事项」 包括侮辱执法人员行为刑事化等
香港国安法已生效18个月,长居香港已有43年的前刑事检控专员江乐士(Grenville Cross)今日(10日)在出席一个法律论坛时表示,建议香港应处理六项未完事项,包括保障司法人员、杜绝辱骂警务人员、定义假新闻并立法规管加以杜绝、保障内地人不受歧视、23条尽早立法及重启《逃犯条例》修订草案。 江乐士说,近日恐吓法官及司法人员的低劣行为频生,现时恐吓法官罪成最高刑罚2年监禁及罚款2000港币,经公诉程序定罪最高只是监禁5年,判刑阻吓明显不足。当局应立法规管恐吓司法人员、政府律师及执法人员的行为,倡最高刑罚应是无限期监禁及无限额罚款,助香港维持世界顶尖的司法及法律制度。 目前本港对于恶言辱骂警务人员一事,不构成刑事罪行。江乐士指,袭击、妨碍或抵抗执行职务的警务人员已属犯罪,如把辱骂警务人员亦纳入罪行中,亦算踏出一小步。 read more

外交部驻港公署奉劝英方检视自身人权劣迹, 停止干预香港事务
针对英国外交发展部更新所谓人权和民主报告,对包括中国在内31个国家的人权状况说三道四,并对香港事务指手画脚,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外交部驻港公署发言人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敦促英方反躬自省,收起“教师爷”般的惺惺作态。 发言人表示,随着香港国安法的制定和特区选举制度的完善,香港社会重归秩序和稳定,市民重拾安宁和自由,香港迎来良政善治新篇章。英方罔顾香港形势趋稳向好、民心思安的事实,肆意污蔑抹黑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假借《中英联合声明》妄议香港人权和民主。我们已多次正告英方,随着香港回归及各项后续工作的完成,《中英联合声明》中与英方有关的条款均已履行完毕。英方对回归后的香港无主权、无治权,也无监督权。英方屡屡把《中英联合声明》挂在嘴边妄议香港事务,纯属歪曲历史和法理的胡搅蛮缠! 发言人指出,英国自身在人权问题上劣迹斑斑,应该拿面镜子好好照一照。其民众生命权和健康权受到漠视,少数族裔生活状况恶化,教育缺失和不公加大,刑事犯罪率再创新高,英军更在阿富汗、伊拉克战争期间虐待伤害当地无辜平民,暴行累累。试问英国有何颜面以“教师爷”姿态对他国事务妄加评判,又有何资格督促他国履行英方自认为的国际义务? 发言人表示,英方打着人权、民主旗号抹黑香港形象、扰乱香港法治、唱衰香港发展的卑劣行径不得人心。我们敦促英方立即停止干预香港事务、干涉中国内政,奉劝英方反躬自省,认真检视自身在人权方面的斑斑劣迹,停止信口雌黄的荒唐谎言,停止欺世盗名的拙劣表演!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