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仙彩虹村白雪楼完成强检发现1宗确诊个案

治国重器,善治良方 ——刘光源特派员在愿景2030聚焦法治国际论坛上的致辞 (5月26日上午,香港会展中心) 尊敬的林郑月娥行政长官,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出席愿景2030聚焦法治国际论坛。我谨代表外交部驻港公署对论坛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再过不久,香港将迎来回归祖国25周年的喜庆日子。在此重要节点,我们一起“聚焦”法治、研讨法治,很有意义。抚今追昔,我们深刻感悟到,“一国两制”事业始终沿着法治轨道展开,法治是“一国两制”的“香港号”破浪前行的重要“稳定锚”和“动力源”。未来,“一国两制”航船行稳致远、香港保持繁荣稳定仍需法治的有力护持。 ——确保香港长治久安,需筑牢法治之基。过去两年,面对香港出现回归以来最严峻的局面,中央坚持依法治港,运用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权力,连续就香港国安立法、完善特区选举制度等出台决定和立法,填补重大法律漏洞,推动香港实现由乱到治,有力彰显宪法和基本法对“一国两制”实践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重要作用。宪法和基本法共同构成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维护香港的法治,首先要捍卫以宪法和基本法为基础建立的宪制秩序。只有在宪法和基本法的引领和保障下,香港的法治精神才能得以存续,“一国两制”才能在正确轨道上稳步前行。 ——提升香港治理水平,需遵循法治之道。法治是香港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石。一段时间,香港“反中乱港”活动猖獗,民生困顿、社会失序、法治蒙辱,更加凸显出法律与秩序的弥足珍贵。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没有和谐稳定的环境,怎会有安居乐业的家园!”未来,只有弘扬法治精神,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捍卫法治秩序,践行“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强化法律实施,健全与法律实施相关制度和机制,特区依法治理水平才能不断提升,特区繁荣稳定才能得以长期保持。 ——巩固香港竞争优势,需发挥法治之力。回归后,香港普通法特色得到保留,法治全球排名大幅跃升。法治成为香港优化营商环境、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支撑,也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纽带。这些年国家不断加大法律领域惠港利港举措,“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香港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大湾区扩大法律事务开放,拓展与香港法律合作空间。相信在国家政策大势驱动下,香港法治优势必将进一步彰显,有力推动香港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进程中实现更好发展。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法治是香港长期珍视的核心价值,也是全体中国人民及世界各国人民的不懈追求,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法治对我们有何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践行法治?我愿再同各位分享几点看法。 第一,法治丰富人类文明。法者,治之端也。古今中外,国家的兴盛、民族的振兴无不以法治为依凭。世界各国扎根自身生存土壤,开拓各具特色的法治发展道路,创造了丰富多彩、姹紫嫣红的人类法治文明。讲究仁爱、和合的中华文化发展出“隆礼重法”、“德主刑辅”的中华法系,蔚为大观的《唐律疏议》成为代表性法典。贸易活动频繁的地中海地区,催生出商品交换规则发达、以民商法见长的罗马法。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分别通过体系庞大、逻辑严密的法典,或不断累积丰富的判例,确定法律准绳,体现各具特色的法治传统。 每一种法治文明都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法治没有最优模式,也没有“标准版本”,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各国应该坚持走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同时借鉴其他国家法治有益成果,加强法治交流互鉴,共同书写人类文明的“法治华章”。 第二,法治保障“中国之治”。奉法者强,则国强,“循法而行,依法而治”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重要标志:中国《民法典》编纂实施,立法机关收集100多万条民众的立法意见,使这份“新时代人民权利宣言书”成色十足,实现“民”与“法”相融、法治为民。外商投资法、乡村振兴促进法、长江保护法等法律相继出台,为善治奠定良法根基,护佑开放、繁荣、美丽的中国。中央政府部门减少行政审批600余项,行政权力不断“瘦身”,市场活力持续“加分”,中国法治政府建设换挡提速。1亿3000万篇中国各级法院的判决上载“中国裁判文书网”,司法公开有力推进,公平正义更加可见可感。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习近平主席指出,“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中国坚持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领下,沿着法治轨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为民族复兴构筑法律保障,为“中国之治”奠定法治基石。 第三,法治维护国际正义。国家间和平相处离不开规则框架。当今世界,国际法治仍面临严峻挑战。有的国家口口声声要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实则对国际法合则用、不合则弃,把“家法”“帮规”强加给国际社会,借规则之名、行霸权之实。有的国家打着“多边主义”旗号,却屡屡毁约退群,滥施没有国际法依据的单边制裁,大搞脱钩、断供、极限施压,借多边之名、行单边之实。有的国家以“民主”为幌子,召集所谓“民主峰会”,“拉一派、打一派”,以意识形态划线挑动对立对抗,炮制“民主”对抗“威权”的荒唐叙事,借民主之名、行反民主之实。 公平正义的事业需要国际法去维护,和平发展的环境需要国际法去保障。世界各国应该厉行国际法治,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今日之中国,正昂首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今日之香港,正不断巩固由乱到治的良好局面,奋力开启由治及兴的崭新篇章。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国家发展始终是香港发展的最大依托。国家新征程引航香港新未来,国家新起点开拓香港新机遇。习近平主席说,“相信自己、相信香港、相信国家”。我们无比坚信,有伟大祖国作坚强后盾,有“一国两制”独特优势,有香港各界人士戮力同心、团结奋进,栉风沐雨后的香港,必将在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谢谢大家! Rule of Law: a key to sound governance Speech by Commissioner Liu Guangyuan... read more
全长4.2公里的将军澳至蓝田隧道,简称将蓝隧道,是一条连接九龙观塘区茶果岭及新界西贡区将军澳照镜环山东面的公路隧道,其出口接驳1.8公里长的将军澳跨湾大桥至日出康城一带。届时由康城出发,可更快直达九龙东和港岛东商业区,便利居民返工及日常出行。此外,当将蓝隧道落成,政府亦会随即豁免将军澳隧道的收费。 将军澳跨湾大桥落成后,将成为全港首条同时设有行车道、行人路、单车径及观景台的跨湾大桥,而大桥上的单车径将与沿将军澳湾的单车径连接组成5公里长的沿海单车径,将军澳跨湾大桥或成为全新踩单车好去处。 read more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18日)出席活动表示,环保署过去10年积极推行活化修复堆填区的计划,令已关闭的堆填区有使用价值。她说,现时有九成已修复的堆填区可发展平地,已经用于各项发展设施及预留作规划阶段项目。 林郑月娥出席东华三院于将军澳第一期堆填区兴建的“环保村”动土仪式。她致辞表示,环保村是一个结合节能科技、休闲和自然生态元素的环保教育基地,环保村的设计以环保物料为主,增加自然对流和吸取日照以减低能源耗用,并采用多种节能装置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她感谢东华三院为全港市民树立榜样,让大家可以亲身学习和体验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碳中和。 林郑月娥说,将军澳第一期已修复堆填区,在上世纪70至80年代原本是一个接收都市固体废物的堆填区。堆填区在90年代关闭后,环境保护署进行了修复工作,并一直持续进行修护和环境监察的工作,令堆填区的土地可发展作合适的用途。过去10年,环境保护署积极推行活化已修复堆填区计划,目的是善用香港土地资源,令已关闭的堆填区都有其使用价值,以另一种形式服务香港市民,回馈社会。时至今日,约有九成已修复堆填区可发展平地,已用于发展各项设施和预留作规划阶段的项目,成绩有目共睹。以将军澳第一期已修复堆填区为例,已经有香港足球总会发展的足球训练中心、宠物公园、沿岸边兴建的单车径及海滨长廊等多项康乐设施。 林郑月娥说提到,今日是自己出席东华三院最后一次的官式活动。她说,自己与东华三院有很深渊源,20多年前担任社会福利署署长期间就有合作。林郑月娥称,东华秉持造福人民的理念,不断创新,参与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多,对此她表示感谢。 read more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香港警方今日(28日)下午举行记者会,介绍警方相关行动。警务处助理处长(行动)吕锦豪表示,警队将以主席来港的安排,进行一系列部署。国家主席出席相关活动期间,警队有责任采取适当措施,确保回归庆典的安全,包括对国家主席作出近身保护。 港岛总区高级警司(行动)廖珈奇交代交通方面,第一阶段于明日(29日)凌晨2时起,会展半岛所有道路会封闭,中环湾仔绕道部分路段亦封闭;第二阶段在后日(30日)晚关闭会展站,东铁线不停会展站。警方明白有关安排会令市民不便,又指如市民要进出会展半岛,需接受保安检查。警方与运输署会增加指示标志,向驾驶人士作出指示。由于会展站公共交通交汇处关闭,18条巴士路线受影响总站要搬离,22条巴士路线会改道不经上址。 警务处助理处长(特别职务)(支援)郭嘉铨则交代传媒采访安排,会场内由政府新闻处统筹,并适时透过不同渠道对外发布资讯;场外则由警方安排,保安区内会设采访区,警方搜查队会负责有关传媒安保工作,警察公共关系科会派出逾100人协助采访工作。此外,被问到警队将于7月1日全面转用中式步操,郭指警队过去一年为学员、现职警员及辅警进行相关训练,亦有电子教材参考,冀透过中式步操展现爱国的情怀。 习主席来港期间会展站需封闭 维港两岸设临时禁飞区 吕锦豪指出,由于飞行服务队及警队在安保行动期间有十分频繁的飞行任务,民航处会将维港两岸设为临时限飞区,限制一般飞机及其他飞行装置飞行。至于小型无人机,警方经过风险评估,将根据《小型无人机令》(第448G章),在国家主席活动期间,将全港范围列为小型无人机限飞区。 吕锦豪表示,国家主席逗留、到访及途径的地区将被列为核心保安区,其他周围地区列为保安区,因此国家主席车队途径地区的行车及行人天桥需要短暂封闭,警方会在现场实施车辆人流管制。尤其是金钟及湾仔北一带会受到较大影响,6月30日至7月1日,港铁会展站暂时封闭。预料湾仔北一带交通将非常挤塞,警方呼吁驾驶人士如无必要,不要到有关地区。 吕锦豪又指,警方一向尊重市民和平集会的权利,因此会在保安区外预留指定公众活动区,市民亦可以在警方设置的递信区递交请愿信。他强调,参与公众活动的人士除了要遵从现场警务人员的指示外,亦要遵守防疫规例。 至于采访安排,吕锦豪表示,在不影响警方行动的前提下,会一如以往尽量为传媒提供协助和便利。警方重申,绝对不容忍任何暴力或违法行为,更加不会容忍警方安保行动受干扰及破坏,如发现任何有关行为,必定采取果断执法行动。 国家主席来港出席活动是世界焦点 警方将提供近身保卫 吕锦豪表示,警方安保安排的细节,是预计国家主席会来港出席25周年庆典活动和第六届特区政府的就职典礼,和相关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如果有任何更新,会做出相应调整,会以尽量减少对市民的影响为前提。他强调,国家主席出席相关活动期间,警队有责任采取适当措施,确保回归庆典的安全,包括对国家主席作出近身保卫。 对于如何评估风险级别,吕锦豪指,警队一向有一套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一直和海外及内地情报单位交换情报,做出适时风险评估。到目前为止,香港没有具体的情报显示香港会受到恐怖袭击的威胁,所以香港目前风险级别维持中度。对于国家主席来港视察,警方有做风险评估,会不时更新。 吕锦豪强调,因为地缘政治和国际形势,国家主席来港出席活动一定会是世界的焦点。香港近年本土恐怖主义的冒升是明显及具体的,过去两年间,香港警队破获的本土恐怖主义有关的案件,所找到的枪支、炸药等,都与外国不同的恐怖袭击活动所使用的武器相类似。因此,警方高度关注习主席来港活动会否受恐袭威胁,并不时更新风险评估。 read more
现年75岁的反中乱港分子古思尧,计划于今年2月4日北京冬奥开幕日,抬自制棺材到西区中联办外示威抗议,但当日清晨未出发已被警方国安处拘捕,被控一项“企图作出或准备作出一项或多项具煽动意图的行为”罪。经审讯后,古思尧今日(12日)在西九龙裁判法院,被裁定罪名成立,被告得悉罪成后,实时解僱律师代表及亲自作求情。国安法指定法官、主任裁判官罗德泉指案情严重,判处阻吓性刑罚是合适做法,以9个月为量刑起点,被告经审讯后定罪不获刑期扣减,判被告实时监禁9个月。 国安法指定法官、主任裁判官罗德泉作裁决时,指棺材上的字句有煽动意味,影响国家安全。他又同意在煽动罪中,没有包括暴力元素。 古思尧被控大约于2022年2月4日在香港,企图作出或准备作出一项或多项具煽动意图的行为,即引起憎恨或藐视中央及/或香港特区政府或激起对其离叛;激起香港居民企图不循合法途径促致改变其他在香港的依法制的事项;引起对香港司法的憎恨、藐视或激起对其离叛;引起香港居民间的不满或离叛;及/或怂使他人不守法或不服从合法命令。 read more
本港近年出现连串示威及暴动,保安局局长今(29日)书面回覆,提到截至今年7月31日弃保潜逃及法庭通缉的个案,其中2016年旺角骚乱的被拘捕人士当中,有3人未出席法庭聆讯而被法庭通缉。至于前年反对修订《逃犯条例》示威之中,有31人未有出席法庭聆讯而被法庭通缉,另有24人未有按担保条件向警方报到,合共涉及58人。 局方指,港府强烈谴责任何企图逃避法律责任,为求自保而潜逃海外的人,又形容畏罪潜逃是羞耻的行为;所有被通缉以及检控的人潜离香港均属逃犯,港府必定会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 另外,就与反修例示威相关的违法事件方面,警方共拘捕10,265人,当中成年有8,511人,1,754人为未成年者。当中4,009人为学生。被检控人数有2,684人,当中2,195人为成年,其余为18岁以下。局方指,被检控者有905人被定罪、282人经法庭签保守行为、6人经法庭发出「照顾或保护令」,以及4人循民事程序被判「藐视法庭」罪成。至于获控方撤销控罪有54人,有276人经审讯后无罪释放,有25人经警司警诫后被释放。目前尚有1,173人的司法程序仍在进行中。 至于旺角骚乱事件,警方已拘捕93人,全部为成年人,有65人被检控,当中11人为学生。直至今年7月底,有36人被定罪,20人获控方撤销控罪,6人经审讯后无罪释放。另外,2014年占中事件,局方指所有调查工作均已完成,共拘捕1,003人;有127人被定罪及42人经法庭签保守行为,18人获控方撤销控罪,37人经审讯后无罪释放;另有一人在审讯完结前离世。 另外,保安局指上述社会事件而申请或批准的刑事法援宗数,截至上月底,涉及反修例事件的申请有1310宗,而获批有1068宗,涉款约4,900万港元;而旺角骚乱方面,有73宗申请,50宗获批,涉款为4,070万港元。至于占中事件则有24宗申请,15宗获批,涉约761万港元。 read more
由前立法会议员黄毓民所创办的《癫狗日报》今日已经停止运作。 黄毓民昨晚在其YouTube频道宣布《癫狗日报》将停止运作,而有关官方网站及社交网站亦已经删除。 《癫狗日报》于1996年3月18日创刊,为实体中文报章,当时售价为五元。至1998年宣布停刊,直至2018年复刊,并转为网上媒体。 read more
香港政府周四(17日)凌晨刊宪,因应多宗初步阳性检测个案/阳性检测个案,有27个指明地方被纳入强制检测公告。任何人曾于2月4日到17日期间,曾身处指明场所超过2小时,须接受新冠病毒强制检测。 初步阳性检测个案╱阳性检测个案曾到访的地点 1. 黄大仙乐富村宏乐楼 2. 黄大仙翠竹花园10 座 3. 观塘顺利纪律部队宿舍6座 4. 九龙湾德福花园T1 座 5. 秀茂坪秀茂坪村秀致楼 6. 牛头角乐华南村喜华楼 7. 油塘鲤鱼门村鲤意楼 8. 半山区卫城道10号美丽阁 9. 薄扶林宝翠园2... read more
香港树仁大学今日(21日)公布,鉴于近日第5波疫情转趋严峻,决定提前在下周一(24日)开始农历新年假期,直至原定的下月7日结束。 树仁大学表示,原定于本学期第7周或第8周的阅读周,将会提前到下周举行。仁大行政副校长张少强表示,希望有关应变措施既能切合当前的防疫需要,亦可维持应有的教学活动。他又提醒学生在农历新年假期间,定时查看内联网,留意校方最新的教学安排。 read more
近年本港野猪出没问题严重,市民不胜其烦。早前一名辅警在北角驱赶负伤野猪期间受袭,渔护署其后宣布将捕捉在市区出没的野猪人道毁灭,社会对此意见不一。参选立法会港岛西选区的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今日(15日)表示,人道毁灭已是对野猪造成最少痛苦,「唔明白人道毁灭有咩唔人道」。她建议增设重新发牌规管的捕猎队,在郊区双管齐下解决野猪问题。 同样参选港岛西、「独立民主派」方龙飞表明不接受捕杀野猪,认为应在捕捉后将绝育野猪成群送走,考虑以围封孤岛安置,认为不少受袭事件与人为不当参与有关,故应加强教育。民建联副主席陈学锋同样认为,政府在捕捉野猪后,应考虑绝育放回至荒岛,不赞成捕杀,认为今次议题实质上是「人类与野生动物生存的关系」。 叶刘淑仪认为渔护署做法有不足,应全面研究控制野猪数目,并定下指标限制各区野猪的数目,以发牌规管的方式重设捕猎队。她相信,经严格规管、训练的捕猎队不会衍生太多枪械使用的问题,可配合市区捕获并人道毁灭处理。她强调,野猪并非频危绝种动物,人道毁灭已是以最少痛苦的方式处理野猪问题,「唔明白人道毁灭有咩唔人道」。 立法会港岛西选区候选人有叶刘淑仪、方飞龙、陈学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