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郑月娥:本届行会共召开约220次会议感谢所有成员
行政会议今日(14日)召开本届政府任内最后一次例行会议,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任内最后一次于行会前见记者。
林郑表示,五年期间香港遇到很多挑战,将一些日常工作打乱,包括因为社交距离措施等原因导致行会未能按原定计划召开例会。但整体而言,本届行会共召开约220次会议,包括例行的星期二会议及特别会议,总体次数与上届政府任期内相若。她感谢每一位行会成员,特别是行会非官守成员。
林郑又指,未来两周如有紧急事务,行会仍然会召开特别会议。
行政会议今日(14日)召开本届政府任内最后一次例行会议,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任内最后一次于行会前见记者。
林郑表示,五年期间香港遇到很多挑战,将一些日常工作打乱,包括因为社交距离措施等原因导致行会未能按原定计划召开例会。但整体而言,本届行会共召开约220次会议,包括例行的星期二会议及特别会议,总体次数与上届政府任期内相若。她感谢每一位行会成员,特别是行会非官守成员。
林郑又指,未来两周如有紧急事务,行会仍然会召开特别会议。
房屋局局长何永贤开设社交媒体专页,并在今日(30日)发布第一则帖文。她指,有信心在社会各界携手协力下,房屋问题一定可以逐渐得到解决。 何永贤说,上任近一个月,每天都过得很充实,除了与各界开会了解大家对房屋政策、建筑科技、跨代共融、智慧生活、碳中和等议题的意见和建议,还去了多个地盘看最新情况和技术应用、家访不同市民了解他们的生活。过程中,她感受到市民对房屋提量的迫切诉求,也看到业界对提速、提效的上心,有信心在社会各界携手协力下,房屋问题一定可以逐渐得到解决。 何永贤提到,现时开通Facebook专页,希望有多一个平台与大家多交流,共同为解决房屋问题而努力。 read more
一名中年男子因不忍肺癌末期的妻子受病魔折磨,经妻子点头同意后,于家中烧炭「送她最后一程」,并在房外播放佛经超度,涉案男子被判处12个月感化令。事件引起社会对「安乐死」的讨论。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13日)在行会前见记者时表示,对案件感到难过,形容是「没有人想看到的悲剧」,惟目前应尽量聚焦强化医疗及支援能力。 李家超指,社会各界对「安乐死」持不同意见,现在医疗能力已可以克服很多疾病及死亡的难关,故目前应尽量聚焦强化医疗及支援能力。希望市民明白政府处理不同议题,要考虑整体社会不同意见。政府有不同措施,为病人提供身心方面的照顾,包括医管局和政府资讯、地区支援,不同的非政府组织亦有提供援助予有需要人士。 read more
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今日(17日)出席一个活动致辞时表示,青年是香港的未来、希望和栋梁,更是推动社会和经济长远发展的引擎。 卓永兴提到,特区政府非常重视青年发展,本月将公布首份《青年发展蓝图》,勾划政府对青年发展工作的理念、目标和行动。为吸纳更多青年人参与公共事务,加强与政府的互动互信,民政及青年事务局亦会推出「青年参与倡议计划」,进一步扩大「青年委员自荐计划」,鼓励他们尤其就地区工程、青年发展和公民教育等议题发表意见。 卓永兴强调,爱国是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政府的愿景是培育香港青年成为爱国爱港、具备世界视野、有抱负和具正向思维的新一代。 read more
警方在元朗及大埔举行代号「称霸」的反恐演习。(警方FB) 警方于昨日(23日)在元朗及大埔举行代号「称霸」的反恐演习,新界北总区及其警区﹑新界北冲锋队﹑铁路应变部队﹑反恐特勤队﹑警察公共关系科及爆炸品处理课逾300名人员参与。 是次演习模拟有恐怖分子于区内驾驶载有爆炸品的车辆撞向人群,造成多人伤亡。恐怖分子于袭击后,乘坐另一架车辆逃离现场。警方于接报后立即到达现场,拯救伤者﹑处理爆炸品及追捕恐怖分子。随着事态发展,演习模拟恐怖分子持枪进入大埔区内一个处所无差别袭击市民,造成多人伤亡。新界北总区冲锋队人员到场并作出即时介入拯救生命。同时,于附近巡逻的反恐特勤队及铁路应变部队到场增援,最终成功制服及拘捕恐怖分子。 警方强调,是次反恐演习的目的,是测试及提升警队不同单位的指挥及协调能力,强化人员的专业知识、处理恐怖袭击事故时的应变能力,并提升警队前线人员在处理恐怖袭击相关事故时的协作和沟通。 警方在元朗及大埔举行代号「称霸」的反恐演习。(警方FB) 警方在元朗及大埔举行代号「称霸」的反恐演习。(警方FB) 警方在元朗及大埔举行代号「称霸」的反恐演习。(警方FB) 警方在元朗及大埔举行代号「称霸」的反恐演习。(警方FB) 警方在元朗及大埔举行代号「称霸」的反恐演习。(警方FB) 警方在元朗及大埔举行代号「称霸」的反恐演习。(警方FB) 警方在元朗及大埔举行代号「称霸」的反恐演习。(警方FB) 警方在元朗及大埔举行代号「称霸」的反恐演习。(警方FB) 警方在元朗及大埔举行代号「称霸」的反恐演习。(警方FB) 警方在元朗及大埔举行代号「称霸」的反恐演习。(警方FB) 警方在元朗及大埔举行代号「称霸」的反恐演习。(警方FB) 警方在元朗及大埔举行代号「称霸」的反恐演习。(警方FB) read more
https://www.fonf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7/cd373cea173a40ab45c11092e0e40808.mp4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公布,今日(3日)新增1,828确诊,包括147宗输入个案,昨日(2日)没有患者离世。过去两天有4间院舍出现感染个案,包括2间安老院舍及2间残疾人士院舍,涉及1名员工及4名院友。早前爆疫的观塘食肆“为食火锅”再多3宗个案,群组累计14名食客中招,部分已证实为BA.4或BA.5个案。青山医院再多1名职员确诊,累计3名员工和1名病人染疫。 输入个案中,有80宗于机场检测样本发现,58宗在检疫设施中发现,9宗于检疫后发现的个案。另中心发现,机场停机坪地勤Jardine Aviation Services有两名员工确诊,连同家人共5人染疫。其中一名居于屯门的23岁男,6月22日出现轻微病征,6月24日核酸检测无事;同月29日快测确诊。他曾与另一同事在6月24日用餐,该29岁男同事6月29日发病且确诊。中心指,他二人工作时会登机及接触机舱服务员,中心考虑两人与输入个案相关。 本港新增23宗怀疑BA.2.12.1个案,其中20宗源头未明,有2宗与源头不明个案有病毒关连;一宗与先前个案有关连,两人均住安民邨健民楼,该住处早前已有其他单位发现确诊个案。另多28宗怀疑BA.4或5个案,包括25宗本地个案、3宗为输入个案,至少10宗源头不明,另有11宗与该10宗源头不明有病毒关连。 另今日无学校呈报个案,过去7日共1,073宗呈报个案,与对上一周的1,112相若;889宗为学生,占检测学生的0.13%;而先前曾公布的BA.4、BA.5的个案中,有两宗为元朗赵律修纪念中学5A班学生,该班需停课。第一名确诊的17岁男学生,已打2针,居于元朗Park Yoho 25A座。他上月25日发病,最后上课是6月24日,全家共5人亦确诊;同班另一名16岁男学生亦确诊,无打针,居于元朗采叶庭6座,发病且最后一日上班是6月28日。 欧家荣公布,“为食火锅”群组新增3宗确诊,其中2人与先前个案同枱,有患者涉及BA.4及BA.5,该群组目前累计14宗个案。 整体有108顾客,染疫率13%,有一人疑二次感染,为32岁打了1针的男人,3月5日曾快测确诊,于7月1日检测再验出病毒,已安排复检。欧表示,追查发现当晚确诊者分布于8张不同的餐枱,包括9男5女,发病时间介乎6月26日至7月1日。而餐厅环境样本均未发现病毒。 欧家荣交代,过去两日有4间院舍新增呈后个案,当中包括两间安老院舍、两间残疾人士院舍,共涉及4名院友、1名员工。而日前公布已有染疫个案的荃湾圆玄护理安老院,昨日(2日)再多1名职员及1名院友染疫,为稳阵起见,同层约30人会被送至检疫。 上周五(1日)新增个案包括屯门如意之家残疾人士院舍,一名院友当日发病且确诊,已打两针,6月29日曾外出。同院14人被列密切接触者;西贡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任白慈善基金景林安老院同日有1名院友确诊,已打一针,无病征,6月29日核酸检测确诊,6人被列密切接触者。 至于昨天呈报个案包括观塘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尚善家舍,一名居于5楼的院友当日发病且确诊,已打两针,6月28日曾外出;同院一名照顾员亦确诊,最后一日上班是7月1日,7月2日曾病发。中心调查发现他曾照顾确诊院员。同院7名院友、3名员工被列密切接触者。至于荃湾仁爱护老院第一分院有一名院友确诊,无打针,6月29日曾外出,6院友列密切接触者。 read more
特区政府上星期宣布「抢企业」「抢人才」措施,以增加香港竞争力,包括今日(28日)起落实「高端人才通行计划」(简称「高才通」)。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在今日一个电台节目表示,「人才服务窗口」线上平台今日起开通,相信会有更多人是透过百强大学名单申请来港。 孙玉菡表示,「人才服务窗口」线上平台提供特区政府不同人才入境计划的资讯和小工具,亦有连结入境处网站以供线上电子方式申请。此外,特区政府在海外及内地17个办事处会有招商引才专组,并开设社交平台专号,针对特定群组推广宣传。他指出,专组最大作用是与当地适用高才通计划的百强大学联系,接触有兴趣的人才来港。 孙玉菡指出,「高才通」计划其中一个资格是申请者年薪达250万港元或以上,而在香港达到该标准的人士不足1%,相信会有更多人是透过百强大学名单申请来港。会在一年内进行检讨,检视除世界百强大学毕业生外,会否考虑特定学科著名院校的毕业生。 read more
中文大学公布,至今该校多达95%师生已接种两剂疫苗,大学将于2月24日起实施疫苗气泡措施,所有人士包括教职员、学生、住户、承包商及访客必须完成接种至少一剂新冠肺炎疫苗,方可进入大学校园及设施。 中大发言人表示,大学将根据政府疫苗气泡的规定,要求每人于2月24日前接种第一剂疫苗,并于此日期后8星期内完成接种最少两剂疫苗。 发言人指,只有能提供合理医疗原因证明不宜接种疫苗之人士可豁免,如为大学教职员或学生,必须遵照大学规定,每星期于网上申报接种疫苗记录或提交病毒测试结果系统申报病毒测试结果,方可获批准持续进入大学校园。 发言人又说,所有审核访客二维码申请之行政部门必须要求有关申请人提供最少接种一剂疫苗之纪录,方可发出任何访客二维码。所有持香港身分证或中大校友信用卡进入校园之访客必须向保安人员出示最少接种一剂疫苗之电子或列印纪录,方能进入校园。而所有基于合理医疗原因不适宜接种疫苗的访客、住户及承包商必须出示相关医疗证明,以及过去七天内发出之病毒测试阴性报告,方能进入校园。 中大亦公布所有须接受强制检测、检疫或隔离安排之员工及学生可申请特别工作或教学安排。部门主管可弹性处理怀孕或患有长期疾病之员工的工作安排,例如批准他们遥距工作。所有大学餐厅及饭堂于每天下午6时后堂食服务将继续暂停,邵逸夫堂、利希慎音乐厅及校园体育设施亦将维持关闭,直至政府有另行公布。 read more
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6日发表重要录像讲话,指出“爱国者治港”绝不是要搞“清一色”,而是“五光十色”,具多样性。新选举制度充分彰显了广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参与性、公平竞争性。自由党今日(7日)发表声明指出,全力支持五光十色的“爱国者治港”立法会选举,呼吁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票,选出爱国爱港的立法会议员。 自由党表示,全国政协副主席、港澳辨主任夏宝龙于《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志》出版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广大香港市民一直心系祖国。至九七回归祖国,“一国两制”下的香港走上与祖国共同发展、永不分离的宽广道路,任凭各种反华势力兴风作浪,香港终能战胜挑战,化险为夷,保持繁荣穗定。 自由党强调,为确保“一国两制下”实践行稳致远,我们必须坚持“爱国者治港”的根本原则。12月19日举行的立法会选举,是落实“爱国者治港”、完善选举制度后的首场立法会选举。正如夏宝龙主任所指,新制度有4大优势及特色,包括广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参舆性及公平竞争性。在新制度下没有一人自动当选,不搞“清一色”,而是“五光十色”,有不同身份、阶层、界别的人士参舆比拼政纲,全部90个席位都有竞争,真正做到“区区有竞争,个个界别有得选”。 夏主任强调,“爱国者治港”的参舆面很广,舞台很大。除了“港独”分子、反中乱港分子绝对不能进入特区政府架构,只要符合“五个善于”,即善于在治港实践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善于破解香港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善于为民众辨实事、善于团结方方面面的力量、善于履职尽责,都可以成为治港者。 自由党全力支持新选举制度并再三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凡是拥护“一国两制”、希望香港愈来愈好的香港居民;为了香港、为了祖国、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必须投出手中神圣的一票,选出爱国爱港的立法会议员。 read more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未平,港府续向接种率低的长者“埋手”谷针,今早(19日)9时起推出“疫苗到户接种服务”网站及查询热线,让未接种疫苗的70岁或以上长者,或因病患及残疾行动不便人士,透过网站或电话登记上门接种科兴疫苗服务。 查询热线由今日起,每日上午9时至晚上8时运作; 目标是在4月26日开展全港疫苗到户接种服务,服务为期8周; 疫苗到户接种服务为合资格的市民接种第一剂疫苗28天后,会再为他们安排上门接种第二剂科兴疫苗; 接种疫苗前,医护人员会为合资格人士做简单评估,登记人士亦可于接种前向医护人员查询。 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今早在电台节目表示,当局在收集资料后,会研究同一个地区有多少人登记,再安排外展医护团队上门。现时构思会以每4个星期作为一个循环,每星期会去4至5个地区,期望4星期内可以去到全港18区。 聂德权说,本港疫苗接种已经超过1年,超过9成3岁以上人士已接种第一剂疫苗,但“一老一幼”的接种仍需努力。虽然长者可以透过疫苗接种中心或接种点等打针,但部分人可能因为年纪较大或行动不便,即使想打针但离家有困难,所以增设这项服务。 聂德权指出,现时70岁或以上长者约有15万人仍未接种疫苗,希望有关服务能做到“针去搵人”。 read more
政府宣布为合资格的特定组别人士免费接种第三剂新冠疫苗,当中包括特定组别的免疫力弱人士。医管局总行政经理刘家献今日(4日)在一个电视节目预计,在医管局覆诊的相关组别人士约有9万至10万,他们可向医生取得接种加强剂的证明书,在打完第二针新冠疫苗的4周后接种第三针。至于未能在短期内覆诊的病人,医管局会邮寄书面证明书。 刘家献指,会留意接种的人数会否增加,及是否需要增加更多地方替有需要人士接种。此外,他亦表示,医管局已有96%医护人员已接种首两剂疫苗,接种率理想,会陆续安排他们打第三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