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波: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将发挥更关键角色

香港现时是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处理全球75%离岸人民币结算业务,去年经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量逾7万亿元。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5日)发表网志,表示从国际大趋势来看,随着国家经济体量持续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储备方面的需求,将会不断持续增加。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将会发挥更关键的角色。 陈茂波指出,政府会进一步推动香港离岸人民币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投资工具和渠道,以及稳妥高效的汇兑,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管理工具等财资服务,并且会优化相关的市场基建,让人民币更好地在离岸市场循环流动,发挥好香港作为「国内境外」的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功能,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陈茂波又表示,特区政府会继续不断丰富本港金融市场多元发展,只要认清自身优势和定位,抓准国际大形势,服务好国家之所需,香港的金融业必定能取得质和量的进一步提升。他说,当局已下决心将香港发展为更全面且具深度的国际金融中心。除了股市外,债券、基金、保险及衍生产品等都是全力推动的范畴。 陈茂波网志全文↓ 近年,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带来的风险日益增加,各类有效转移相关风险的金融工具和另类投资,正逐渐受到市场重视。日前,本港便第二度迎来保险相连证券(Insurance-linked Securities, ILS)的发行,金额达1.5亿美元,目标为日本台风造成的行业损失提供保障。这次ILS的发行,让香港在金融服务业多元化发展的路上,再向前稳步迈进。 这次的ILS是由内地一间再保险公司发行的巨灾债券,也是我于2021-22年度财政预算案中宣布推出「保险相连证券资助先导计划」后,第二次有ILS在本港发行。这项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强化香港作为国际风险管理中心的功能,每宗合资格申请在计划下将可获最多达1,200万港元的资助。与此同时,我们已经通过立法为包括「巨灾债券」在内的ILS,设立了专属的规管制度,从而营造一个蓬勃的ILS生态圈,提升承保能力、加强金融韧性和收窄保障缺口。 多年来,香港金融市场的新股上市集资业务非常畅旺,往往是市场的谈论焦点。然而,我们下决心将香港发展为更全面且具深度的国际金融中心。除了股市外,债券、基金、保险及衍生产品等都是我们全力推动的范畴。就以债市发展为例,我们近年的努力已渐见成果,香港目前是继内地和南韩之后,债券发行量在亚洲(除日本外)第三大的地区。 事实上,债券对投资者而言也是一项重要的投资工具,让资金可按投资年期需要及风险承受的程度,配对合适的项目。债市的发展有助形成长期的孳息曲线,这是长期资金成本的重要参考数据,有助投资者管理风险,也有助引导长期资金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简而言之,债券的资产及风险管理功能,有助汇聚长期资金。 为加快本港债市的深化发展,由我担任主席的「香港债券市场发展督导委员会」去年全面检视了本港债券市场的「生态系统」,我们会致力增加本港债券交易的透明度、提升交易效率,进一步激活本港债市的发展。事实上,近年我们正积极推动多种类和多币种债券发行,并利用税务措施,吸引更多区内机构利用香港市场发债融资。例如,深圳市政府去年十月份在香港发行了50亿元人民币地方债券,是首个内地的地方政府在境外发债;特区政府也在去年首次发行分别以欧元和人民币计价的绿色债券。可以说,近年债市在发展速度、市场规模、产品种类、风险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 事实上,绿色债券以至相关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将是未来我们推动本港债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国家一直十分支持香港发展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并分别在2019年及2020年颁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及《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中支持香港发展成为大湾区的绿色金融中心。香港作为区内的绿色及可持续金融中心,可发挥引导国际资金支持国家经济向绿色转型的重要作用,助力国家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过去几年,特区政府与金融监管机构和业界同心协力,以多管齐下的策略推动香港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的发展。2019年至今,特区政府成功发行总额接近100亿美元的绿色债券,深受投资者欢迎,为香港和区内的潜在发行人提供了重要的新基准,并丰富了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生态。 这些发行也取得了多项突破,例如在2021年二月我们发行总额为25亿美元的一批政府绿色债券,是当时全球最大的政府类别美元计价绿债,而其中的30年期债券更是亚洲最长年期的政府类别美元计价绿债。我们其后在十一月再发行约40亿美元等值的政府绿色债券,首次包含了欧元债券和人民币债券,而其中的20年期欧元债券是当时亚洲地区最长发行年期的政府类欧元绿债。早前,我们亦发行了首批总额为200亿港元的绿色零售债券,是全球至今发行额最大的绿色零售债券,这除了扩大了绿色和可持续产品的种类,亦进一步丰富本地零售债券市场。 除了发行政府债券,我们也希望为全球各地的政府和企业提供一个绿色的筹融资平台,鼓励更多业界和外部评审机构善用香港作为绿色融资据点。我们去年推出了为期三年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资助合资格的债券发行人和借款人的发债及外部评审服务支出。计划推出一年以来,已批出近100宗申请,资助额合计约一亿元。早前,我们进一步把申请外部评审费用资助的最低贷款额门槛,由二亿元降至一亿元,让更多企业受惠。 除了债市、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外,离岸人民币业务也是香港未来必须继续着力发展和推动的重点工作。 香港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处理全球75%离岸人民币结算业务,去年经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量逾七万亿人民币。在香港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超过8,000亿元,占全球离岸人民币存款约60%。此外,国家财政部自2009年开始连续十三年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至今在港发行共2,380亿元人民币国债。中国人民银行亦建立在港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的常态机制,自2018年开始在香港发行人民币票据,至今在港发行共5,000亿元人民币票据。从国际大趋势来看,随着国家经济体量持续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储备方面的需求,将会不断持续增加。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将会发挥更关键的角色。 展望未来,我们会循多方向进一步推动香港离岸人民币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投资工具和渠道,以及稳妥高效的汇兑,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管理工具等财资服务,并且会优化相关的市场基建,让人民币更好地在离岸市场循环流动,发挥好香港作为「国内境外」的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功能,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我们会继续不断丰富本港金融市场的多元发展,只要我们认清自身优势和定位,巩固强项、补足短板,抓准国际大形势,服务好国家之所需,香港的金融业必定能取得质和量的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