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肇始:增加医疗人手下月或公布第二批认可医学资格名单

食物及卫生局长陈肇始今日(1日)发表网志,提出无论是应对人口老化、与生活模式相关疾病与日俱增,公众对医疗服务的期望不断提高或应对新冠疫情,充足的医疗人手不可或缺。政府一直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增加医疗人手,以确保公营医疗系统可持续发展。 陈肇始表示,去年10月刊宪生效的《2021年医生注册(修订)条例草案》,让合资格的非本地培训医生通过特别注册在香港执业,有助增加本港整体医生人手,以应付未来人口老化而为医疗系统带来的挑战,以及有效维持医疗体系的高水平服务和可持续发展。政府于去年11月根据经修订的《医生注册条例》(《条例》)成立设于医委会辖下的特别注册委员会(委员会),负责检视与香港两所大学医学院课程质素相若的非本地医学院课程,从而订定认可医学资格名单,交由医生注册主任以法律公告形式公布。 为尽早订定认可医学资格名单,委员会委聘了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就其相关工作作出支援。经仔细审议后,委员会早前交付建议承认的首批合共27项医学资格的名单,并由医生注册主任于4月27日公布。首批认可医学资格的名单已于刚过去的星期五(4月29日)刊宪,同日生效,并将于下星期三(5月4日)提交立法会进行先订立后审议的程序。委员会正积极推进就其他非本地医学课程的评审工作,会分批公布名单。委员会争取在今年6月内公布第二批名单,以便利有意在下学年入读非本地医学课程的学生作出升学选择。 陈肇始在网志中表示,现时公营医疗系统医生不足,此刻公布首批认可医学资格名单正好让合资格的非本地培训医生可尽早循特别注册途径来港于公营医疗机构服务,有意到香港以外地方就读医科的学生亦可参考有关名单以作出升学选择。政府会继续透过各经济贸易办事处加强宣传《条例》下各注册途径,包括由食物及卫生局、医管局及卫生署与当地港人医生及医科生作视像会面,以鼓励更多合资格的非本地培训医生在本港执业行医。而医管局亦会在特别注册制度下,招聘更多合资格的非本地培训医生加入本港公营医疗体系,以助应对服务需求增长。

何柏良:若未能释放私营医疗资源 需寻求内地协助

本港新冠疫情严峻,确诊人数增长数以千计。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柏良今日(25日)在电台节目表示,根据医管局入院筛查检测对新冠病毒呈阳性的患者数字,以及从香港入境澳门检测呈阳性人士的比例,显示在过去4周,社区约有20万宗阳性个案,当中只有三分一呈报至卫生防护中心。 何柏良表示,香港需要将人力资源聚焦,尽快为市民接种疫苗。他指出,现时病毒即时繁殖率达3或以上,但香港仍然有很多高危人士未有接种疫苗,因此当局需要分缓急轻重,尽快释放提高接种率的人力资源。他又说,政府花很多资源时间寻找社区无症状感染患者和处理轻症个案,大量长期病患者和长者未能入院得到适当治疗,假如香港未能统筹释放私营医疗的人力资源,在拯救生命为先的原则下,有需要从内地寻求协助。 对于有儿童感染新冠病毒死亡,其后发现没有接种疫苗,何柏良指出,最有效率的做法是为学童集体接种,安排私家医生外展接种队到学校为学童打针,参考澳门过往接种流感疫苗的经验,如果有良好统筹流程,一个早上可为超过1000人接种疫苗,值得香港借鉴。 他指出,现时本港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进度严重滞后,形容有如第三世界,他说了解到有市民一家五口,本月14日提交深喉唾液样本,直至10日后,亦即昨日,才有第一名家庭成员收到检测初步阳性的短信,当时家庭成员经已陆续出现病症多日。 他说,在检测严重滞后之下,政府要务实处理,建议政府可以向市民指定约10款快速抗原测试,如果一次或两次抗原检测呈阳性,可以视作确诊或呈报个案,让相关市民可以向雇主请病假,并及时在家隔离。 预防方法是接种疫苗 至于第五波疫情的死亡个案,何柏良分析,大多是属于高危群组,有长期病,并无接种疫苗,其中有部分儿童感染后,出现脑病变离世,在以往流感时期亦有发生,认为较好的预防方法是接种疫苗。 他又认为,部份确诊者离世未必与新冠病毒有直接关系,有可能是因确诊加重长期病患的病情,或由于未得到适当照顾,在户外候诊时因低温症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