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措放宽首班国际邮轮抵港杨润雄冀加强大湾区合作

香港放宽入境防疫措施后,时隔3年,第一艘国际邮轮今日(18日)早上抵港,邮轮上载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约数百名旅客。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旅游事务专员沈凤君及旅发局主席彭耀佳等到场迎接,向抵港旅客派发纪念品,并到船上举行欢迎仪式。 杨润雄指出,今次国际邮轮抵港,有标志性意义,政府会继续加强推广邮轮业,希望邮轮公司以香港作为母港或在香港建立办事处,亦会与大湾区合作,让邮轮可以由香港出发或途经香港,再到大湾区的其他城市。 彭耀佳表示,已争取今年16艘船共82个航次来港。 今日抵港的国际邮轮名为「银灵号」,经鲤鱼门进入维多利亚港,消防船喷水欢迎。「银灵号」上的数百名旅客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旅发局为他们安排多项行程,包括参观西九文化区、乘坐山顶缆车等。该艘邮轮于本月5日由新加坡出发,途经泰国和越南,今日于香港停留一晚,明天返回新加坡。

香港律政司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专责小组深化便利惠民合作

律政司今日(7日)公布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专责小组」,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便利惠民的互利合作及推进大湾区发展和建设。 专责小组由律政司副司长张国钧领导,成员由法律业界、学者、商界、内地港人代表及律政司代表组成。专责小组主要会就推广和善用大湾区「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独特优势提供意见,聚焦加强大湾区与香港特区的司法协助及促进法律实务接轨,以加强大湾区内的民商互动。小组将于一月举行首次会议。 张国钧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点战略,为香港带来无限机遇,设立专责小组是2022年施政报告其中一项加强对接国家战略、增强发展动能的措施。他表示,香港与内地逐步有序全面实施通关,期望专责小组的工作能有助法律业界更好把握国家赋予香港的机遇,推进大湾区内的民商互动和合作,使香港能发挥好「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更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助力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

陈茂波:发展高增值航运业集群是业界未来出路

为期7天的香港海运周2022昨日(26日)闭幕,其重点活动之一「亚洲物流航运及空运会议」吸引逾1.4万名世界各地的海运、航空、供应链及物流业界人士参与。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27日)发表网志,指虽然香港一直保持世界十大港口的地位,但吞吐量在过去十年却呈缓慢下降趋势,他认为推动高增值航运业集群的发展是香港航运业未来的出路。 陈茂波指,随着国家经济持续稳步发展,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出口地,货运物流的需求庞大的同时,对整个航运业服务的需求亦持续增加。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中,香港的高增值海运服务可发挥联通内地和国际的作用,也有助香港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同时,服务国际市场。当本港朝着更高增值的方向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及国际仲裁服务,正支持着本港航运业朝更高增值的海运业集群模式转型;创新科技的应用以及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的发展,更为整个产业群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陈茂波续指,除了高增值航运产业群的发展,在空运物流方面,香港在全球也有领先的优势,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协作,香港海陆空联运的优势便更为明显。年初财政预算案曾提及机管局将在东莞设立上游「香港国际机场物流园」,及在香港机场设立「空侧海空联运货运码头」,据悉机管局已实行先导计划,正在不断测试和建立最有效的操作流程。此外,当局也会加快推动大湾区物流信息的互联互通,完善「多式联运」,并发展包括冷链货物及药物处理在内的高端高增值物流服务,鼓励业界进一步应用科技,提高生产力。

麦美娟:大湾区有利香港长远发展冀青年抓紧庞大机遇

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今日(26日)出席由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主办「香港青年湾港就业招聘博览会」。她表示,特区政府十分重视青年发展。我们的愿景是培育香港青年成为爱国爱港、具备世界视野、有抱负和具正向思维的新一代。我们特别鼓励青年抓紧大湾区发展所带来的庞大机遇,助力他们投入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自身所长服务国家所需。 麦美娟指出,特区政府过去数年推出了不同的计划鼓励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其中,「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企业提供优质的职位,支持香港的大学毕业生到大湾区工作。政府近年亦透过两项资助计划,分别是「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基地体验资助计划」,为有意创业的香港青年提供资本资助、创业支援和孵化服务,以及举办大湾区内地城市创新创业基地短期体验项目。 麦美娟指出,大湾区建设是国家一个极重要的发展策略,有利于香港的长远经济发展和长期繁荣稳定。她希望各界能继续积极支持政府的青年发展工作,帮助香港青年把握大湾区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卢宠茂:将按照优势互补及互利共处原则推动跨境医疗合作

立法会今日(24日)辩论「推动跨境医疗合作」的无约束力议案。医务卫生局长卢宠茂表示,局方会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处的原则,在坚持有利于内地和香港医疗制度发展的前提下,增加香港和大湾区各城市的医疗创新和合作,继续推动便利香港市民在内地发展和生活的政策措施。 卢宠茂表示,加入政府前曾担任港大深圳医院院长6年,明白跨境医疗合作的意义重大,任重道远,曾推动在大湾区使用长者医疗券,在疫情下协助医管局推出内地港人覆诊的特别支援计划,以及在病人授权下容许电子病历纪录跨境使用等。 立法会议员黄国指出,本地医疗卫生开支过去20年增加4.8倍,但服务无大幅改善,认为跨境医疗合作有助缩短病人轮候时间,节省医疗开支,但特区政府有欠积极,无具体政策和时间表。

林世雄:将巩固香港航运中心地位冀成为各地最好贸易伙伴

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今日(22日)表示,随着机场三跑2024年完工,香港机场的运力和竞争力都会提升,期望疫情过后,香港能成为各地企业最好的贸易伙伴。 林世雄表示,相信香港的海陆空航运业,能在粤港澳大湾区扮演关键角色。他指出,贸易物流作为香港四大行业之一,占本地生产总值五分一,提供60万个就业机会,政府会继续巩固香港的航运中心地位。

香港特区政府预留2亿元拟推出先导计划培育绿色金融人才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今日(16日)在「首届大湾区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峰会」发表视频致辞,分享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以就此作出的贡献。 许正宇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支持打造香港为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香港特区政府一直以来致力推动更多机构使用香港的融资平台和专业服务,作绿色和可持续投融资及认证,以支持大湾区绿色企业和项目。为构建绿色金融生态圈,政府会与金融监管机构和业界,继续以多管齐下的策略推动香港绿色和可持续金融,提供有助市场发展的基础建设和动力。具体而言,最新的主要措施围绕产品、人才和市场三个主题,包括绿色债券市场发展、人才培训及发展碳市场。 许正宇介绍,在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方面,自政府绿色债券计划于2018年推出,至今我们成功发行接近100亿美元等值的绿色债券,当中包括在2022年5月首次发行的绿色零售债券,这是当时全球发行额最大的绿色零售债券。未来我们将扩大政府绿色债券的发行,在2021至22年度起的五年内,总发行量比2021至22年度前增加五倍以上。企业发债方面,截至2022年10月底,政府已在「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下向超过160笔在香港发行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务工具批出近1.5亿元资助。我们非常欢迎和鼓励大湾区的发行人申请这个资助,并利用香港的平台进行绿色融资。 培育人才对进一步推动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发展至为重要。因应低碳和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政府已预留2亿元,推出为期三年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培训先导计划」,向接受可持续金融培训及获取相关资历的人士提供资助。 在发展碳市场方面,特区政府及金融监管机构一直积极推展多项措施,推动发展香港成为国际优质自愿碳市场。香港交易所于今年三月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探索碳金融领域的合作机遇。今年七月,香港交易所成立了香港国际碳市场委员会,探索区域碳市场的机遇,并推动香港国际碳市场的发展。

国家发改委:全力支持港澳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

今日(17日),在中共二十大新闻中心举办的记者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回应记者有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提问时表示,大湾区建设实施五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港澳居民在内地生活发展更加便利。 赵辰昕指出,大湾区「1+N」的规划政策体系都在逐步构建。横琴、前海和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在深入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稳步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在加快构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速、提质,规则的衔接机制对接在不断加强,宜居宜业优质的生活圈也在逐步构建,港澳居民在内地生活发展更加便利。在此过程中,党中央始终把支持香港澳门作为重要的着力点,不断优化提升中心城市功能。 赵辰昕强调,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将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协同、民生改善等一些重点领域,将以横琴、前海和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为引领,加快推动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完善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两廊两点架构体系,有序推进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发展,优化提升世界级的机场群、港口群的功能,加强公共服务领域共建共享,要将大湾区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湾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党中央将全力支持香港和澳门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巩固国际竞争优势,让香港、澳门从国家发展大局中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医疗券内地适用范围小 卢宠茂倡内地港人买医保

立法会一个小组委员会今日(7日)讨论大湾区医疗服务,有议员建议扩展本港医疗券服务至内地医院。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表示,目前医疗券已可支付港大深圳医院的指定门诊服务。内地其他医院的运作模式与香港有差异,就算是内地三甲医院,在管理方面都与本港有分别,而特区政府逐间评核内地医院是不切实际的,他建议在内地的港人购买内地医疗保险。 卢宠茂又表示,医管局与港大深圳医院合作,推出大湾区跨境医疗覆诊,让已预约医管局辖下公院覆诊的内地港人,直接转介到港大深圳医院,在港病历会复印并电子传送到港大深圳医院系统,惟港大深圳医院不能直接登入本港「医健通」。他形容该合作是医疗互联互通的突破点,实施以来医疗质量已被证实得到提升,未来可考虑将服务扩展到其他内地医院,但他亦承认,相关的行政工作会相当繁复。

梁振英:大湾区融合为香港带来巨大机遇

全国政协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今日(6日)在一个论坛上致辞时表示,大湾区融合带来新动力,为香港及其他城市带来巨大机遇,媒体或专业机构应该在大湾区城市设立分会,可解决港人暂时无法到内地等的问题。 梁振英说,大湾区城市一直主动及积极传递讯息,但相关资讯在香港没有受到广泛报道,资讯未传达到市民。他又说,应该了解到如果香港与内地未取消检疫等限制,两地的认知将有更大差距。

李家超:粤港澳互补互助有信心说好大湾区故事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6日)在一个论坛上发表视像致辞,他表示,有信心香港与其他大湾区城市能够互补互助,紧密合作,可以做得更多,一起共创新篇章,向全球说好大湾区故事。 李家超指出,香港回归后,在「一国两制」下得到国家强大支持。香港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市之一,具备市场主导和国际营商环境,会继续发挥国际金融、贸易及航运中心的角色,和大湾区其他城市携手合作,成为世界级的城市网络。 李家超又指,在创新与科技方面,香港与深圳合作,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进行研究,新田科技城亦将会提供大量土地作为科技创新之用。香港亦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成为中西文化交流中心。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在同一论坛视像致辞时表示,大湾区内地城市一直主动及积极传递讯息,但相关资讯在香港没有受到广泛报道,资讯未传达给市民。他又说,大湾区融合带来新动力,为香港及其他城市带来巨大机遇,香港媒体、商会或专业机构应该在大湾区城市设立分会,解决因检疫限制,两地暂时无法正常通关的问题。

孙东:期待港深合作研发智慧交通和车联网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今日(27日)出席「2022深港车联网科创走廊发布会」并致辞。他表示,香港和深圳都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非常期待港深能合作研发智慧交通和车联网技术,携手为两地居民提供更便利及高效的交通出行方式。 孙东表示,过去数年,世界各地积极把科技应用在不同领域,借此提升城市效率,改善居民的生活素质,并促进可持续发展,香港也不例外。特区政府一直努力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在「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环境」、「智慧市民」、「智慧政府」和「智慧经济」六大范畴下推出超过130项智慧城市措施。未来,特区政府会致力加速香港智慧城市发展的进程,让科技提升政府的管理效率,让市民可以更快享受到科技发展为他们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从而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向心力。 孙东指出,在「智慧出行」方面,香港地少人多,必须善用感应侦测、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科技,以应付与日俱增的运输及交通需求,以及让驾驶者及市民能有更便利的出行体验。他续指,随着5G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车联网技术是交通运输领域中最具前景的项目,能够提升市民生活质素,促进商业投资,带动经济可持续发展。要令市民更加贴身感觉到科技创新为他们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和益处,作为决策者,特区政府要更加「贴地」去认真思考,回应市民真正所需,做到习主席所说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海关总署出台16措施落实「南沙方案」 支持粤港健康码互认

海关总署提出16项措施,支持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 《海关总署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若干措施》近日印发,提出16项具体措施,旨在全面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要求,支持广州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打造成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措施涵盖4方面内容,其中,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要素便捷流动方面,明确支持南沙开展「跨境科研用物资正面清单」、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试点。对港澳科研机构因科研、测试、认证检查所需的產品和样品,凭市场监管部门出具的《免予办理强制性產品认证证明》加快验放。同时,支持探索在南沙公立医院开展跨境转诊合作,并支持海关健康申报信息与广东省「粤康码」、香港「港康码」信息共享、结果互认、疫情联防。 海关总署还将全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与產业发展。其中,重点支持跨境电商业务发展,支持南沙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业务;支持飞机保税租赁、全球保税维修、保税油供应国际航行船舶业务等多项「保税+」业务发展;支持开展平行进口汽车符合性整改等业务,支持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產业发展,对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配件便捷通关。  

陈茂波:欢迎内地城市利用香港作绿色筹资平台

陈茂波指,十分欢迎大湾区内其他城市及内地其他省市,利用香港作為绿色筹资平台 2022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暨香港绿色金融协会年度论坛今日(22日)举行。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出席并在致辞时表示,香港作為国际金融中心,可连通国内外绿色和可持续的资金,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内地其他省市的绿色转型。 陈茂波表示,政府致力推动全球企业利用香港的融资平台和专业服务,作绿色和可持续融资及认证,去年在香港发行的绿色债券总额达300亿美元,佔亚洲市场的三分一。他说,十分欢迎大湾区内其他城市及内地其他省市,利用香港作為绿色筹资平台。去年10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就在香港发行了39亿元离岸人民币绿债。这是首次有内地地方政府在香港发行绿债,标誌着香港在引领国际资金助力内地绿色转型的角色越趋重要。 陈茂波又指,特区政府正积极探讨发展长远碳市场的机遇,港交所在今年3月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探讨碳金融领域的合作机遇,包括研究在大湾区推出自愿减碳计划。今年7月,港交所亦成立了香港国际碳市场委员会,成员包括香港、内地和国际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力求进一步探索把香港发展成為国际优质自愿碳市场的前景

毛超峰:湾区文化丰富多彩 以文化创新驱动跨境融合

毛超峰表示,文化產业在大湾区经济发展中地位日益凸显 为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竞争力,在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合作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下,「凤凰湾区财经论坛 2022变局与信心」今日 ( 21日 ) 上午在香港、深圳两地同步举行,多位重量级嘉宾应邀出席并发表演讲。紫荆文化集团董事长毛超峰致辞介绍如何共建人文湾区。 毛超峰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的重大国家战略,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呈现出强劲的经济活力,其中文化產业在大湾区经济发展中地位日益凸显。对此,他谈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以文化传承,涵养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滋养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文化遗產,截至目前,共有105项国家级非物质遗產,其中,香港佔据12项,类别涵盖民俗、传统技艺、舞蹈、音乐、美术等,其中粤剧作為岭南文化的瑰宝,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產名录。让民族成為世界的,让文化力激发经济力,推动文化相亲。 二是以文化创新驱动跨境融合。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文化是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一方面能令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另一方面能解放思想,推动其他领域创新,从而解锁未来无限可能。大湾区拥有眾多高新科技企业,文化与科技、旅游、创意、互联网等融合,形成更多创新的文化业态。 三是以文化包容引领全面开放包容新格局。大湾区文化本身由融合发展而成,在这片开放的现行试验区,促进各种文化在此交流互建,融合发展,对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至关重要。 四以文化韧性应变局,开新局。疫情肆虐,文明衝突,经济衰退,培养文化韧性是适应时代变局的要求。大湾区作為重要窗口,总是在第一时间面临各种挑战,是提升软实力的体现。培养文化韧性,是从文化根源获取内升动力,维护文化生态稳定。 毛超峰最后强调,让我们携手并肩,促进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共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李家超:香港有五大优势可助力大湾区发展

李家超指,香港绝对有能力在大湾区建设担当重要角色 由凤凰卫视、凤凰网联合多方发起主办的「凤凰湾区财经论坛 2022——变局与信心」今日(21日)上午在香港、深圳两地同步举行。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开幕演讲时表示,香港绝对有能力在大湾区建设担当重要角色,提出有五大优势可助力大湾区发展。 李家超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下的重大发展战略,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坚持改革开放肩负重大意义,同时也带来庞大机遇和发展动能。他认為,大湾区城市文化同源,人缘相亲,香港作為大湾区内高度开放和国际化城市的代表,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及航空枢纽,专业服务享誉全球,加上「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绝对有能力在大湾区建设担当重要角色。 李家超相信,香港未来助力大湾区发展有五大优势: 第一,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领导全球。香港拥有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处理全球45%离岸人民币支付款额。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今年7月宣布优化人民币互换协议為常备协议,金管局亦进一步优化人民币流动资金安排,支持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 第二,香港与内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不断加强。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多个项目过去几年蓬勃发展;交易所买卖基金ETF今年7月正式纳入沪港通;8月北向平均每日交易额超过2600万人民币,南向平均每日交易额超过3.5亿港元;两地监管机构开闢「互换通」,更第一次在金融衍生工具领域引入互联互通安排,同时中证监将推动符合条件的在香港主要上市的海外企业证券,纳入港股通合资格证券范围,研究允许在港股通增加人民币股票交易柜檯及支持在香港推出国债期货;特区政府及前海管理局亦联合发布支持前海深港风投创投联动发展的18条新措施。李家超表示,会继续与内地商讨扩大联通计划的范围,促进大湾区范围内的金融流动,从互联互通达至互惠互赢。 第三,香港拥有全球顶尖的投资平台及融资平台。截至上月底,有78所公司循港交所新制度上市,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累计超过5800亿元,香港成為全球领先的生物科技融资中心。下一步将尽早修订主板上市条例,配合具规模但尚未有盈利或业绩的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 第四,香港是世界一流的财富和风险管理中心。李家超指,香港去年管理的资產规模达到35.5万亿港元,其中六成半来自境外,足见香港具备实力成為大湾区及全亚洲的首选资產和财富管理枢纽。目前本港已经推出一系列措施推动相关业务发展,并将提出立法建议,单一家族办公室在香港管理的合资格家族投资控权工具提供税务宽免。至於在促进保险市场互联互通方面,李家超表示,正争取尽快让香港保险业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设立保险售后服务中心,為持有香港保单的大湾区居民提供服务,亦正推进跨境汽车保险先认的政策,為相关车辆带来便利。 第五,香港将全力打造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香港融资平台及专业经验丰富,全力支持大湾区绿色企业和项目。特区政府已成功发行接近100亿美元等值的政府绿色债券,今年5月发行了首批总额达200亿港元的绿色零售债券。特区政府已放宽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下申请外部评审资助的贷款门槛,支持更多企业获取绿色金融融资。 李家超表示,未来五年是香港实现新飞跃的关键期,在特区政府积极投入大湾区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会促进和支持区内经济发展,同时更便利香港优势產业在区内发展,以香港所长服务国家所需。

陈茂波:拟半年内公布创科发展5至10年长远计划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13日)在一个论坛致辞时表示,特区政府正规划本港未来5至10年的创科发展计划,预计将于半年内公布,当中包括将建立一个综合创科生态系统,配合北部都会区及大湾区发展规划,预期将整合区内资源,联通上中下游市场。 陈茂波指,创科对香港十分重要,亦是推动经济增长动力,令经济更多元化,创造就业机会。本港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下正致力推动创新科技发展,投入资源加强基建及吸引人才。特区政府过去五年已投入逾1500亿元用于创科发展,带动本港初创公司数量由2014年的约千家增长至目前的逾4000家,风险投资总额增长至420亿元。 陈茂波表示,在北部都会区发展下,新田创科城结合深圳创科区域将成为世界级创科枢纽,又强调香港要成为区域性创科中心,必须要掌握力量及善用自身优势,香港与其他大湾区城市有很多机会可以互相协作,加强协同效应。 本届政府正就首份施政报告进行公众咨询,陈茂波说,近月已收到各界对于资源整合投入及人才需求的回应,相信在国家支持下香港的创科发展步入正轨。

陈茂波:大湾区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最佳切入点

「志史鉴今砥砺前行:从改革开放到大湾区建设」研讨会今日(7日)举行。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致辞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香港特别重要,是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最佳切入点。 陈茂波指,去年大湾区人口超过8600万,生产总值近两万亿美元,过去几年香港与大湾区城市之间的跨境交通基建陆续落成,两地往返方便,有利区内经济加快融合。他又指,香港是内地企业首选的国际融资平台,截至今年7月底,有约1400间内地企业在港上市,占本港上市公司总数一半,以市值计更占超过八成,去年底有超过600间内地企业在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办事处,反映内地企业对香港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性。 陈茂波表示,香港过去的成功离不开国家的支持,未来发展也必定紧扣国家发展机遇,随着大湾区进一步融合,香港发展不应局限于香港本身,应以同心圆的视角,以大湾区一份子为本位,以贡献国家建设为己任,积极贡献力量。

傅仲森访澳洲新西兰冀宣传香港营商优势

​投资推广署署长傅仲森今日(22日)展开出访澳洲悉尼、布里斯本和墨尔本,以及新西兰奥克兰的行程,继续在海外宣传香港营商优势,包括粤港澳大湾区所带来的庞大机遇。 访问期间,傅仲森将与创新科技、财经金融服务及家族办公室、金融科技、商业及专业服务,以及运输、基建和高端制造服务等高潜力公司会面,商讨他们在香港设立或扩展业务计划。傅仲森亦会于悉尼大学Sydney Knowledge Hub演讲,向初创公司和企业家介绍香港的初创生态系统和吸引人才计划,并会为澳洲和新西兰不同行业的公司和商界组织举办简介会,提供香港最新发展资讯。 傅仲森表示,香港是海外和内地公司及全球企业家在香港、大湾区、中国和亚洲等地开展和扩充业务的理想据点。去年进行的两项调查结果显示,来自海外和内地的驻港公司数目和在港的初创企业数目均创历史新高。他续指,香港为澳洲和新西兰公司提供各种增长业务的途径。他表示期待与公司代表和企业家分享香港的最新和真实现况,尤其协助他们了解如何借香港把握商机,包括大湾区所带来的机遇。

孙东:本港缺乏完整创科生态圈须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互相配合

今日(20日),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在接受电视台节目访问时表示,本港创科发展面对的问题,是缺乏完整的创科生态圈,要改变目前的局面,必须跟大湾区其他城市互相配合,同时亦要推出措施吸纳人才。 虽然近年来政府不断在创新科技上,投放资源,但暂时未见有显著「回报」,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指,在整个创科生态圈而言,除了上游的基础研究,还有中游的成果转化以及下游的产业发展。而香港以往在科创方面一直强调基础研究,却忽略成果转化及产业发展,以致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创科生态圈。 在孙东看来,香港地少人多,劳动力相对较贵,这就决定了香港不可能什么都做,而是只能选择那些真正适合香港发展的产业去做。而其他的产业,香港可以跟大湾区其他城市相互配合,做到产业上中下游的协调发展。 过去数年,香港竞争力相对周边地区没有保持强劲发展的势头,加上经济结构单一,难以吸纳人才,孙东认为,短期内香港需要推措施「抢人才」:「我们需不需要拓展一下创科实习计划,我们现在要加强一些海外大学的学生来香港实习,比如科学园、数码港、生产力促进局,应科院等等,每年都要加大从海外来香港实习的人数,特别是我们本地香港的孩子、在海外读书的人能否尽量让他们多点回流。」 孙东又表示正与创新科技署商讨简化申请创新及科技基金的程序及通过奖学金,将本地毕业人才引入到中小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