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润雄与教育部官员举行会议简介公民科发展及国安教育落实

教育局局长杨润雄昨日(17日)下午在深圳与国家教育部官员举行定期会商机制会议。杨润雄向国家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徐永吉及其他官员,简介施政报告中有关教育的政策措施,以及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及国家安全教育的落实情况。 双方亦就彼此关心的教育议题交换意见,并跟进各个合作项目的进展,包括深化香港师生的内地交流活动,特别是内地考察及STEM(科学、科技、工程及数学)教育方面,以及本港大学及办学团体在粤港澳大湾区办学的计划等。 杨润雄表示,近年各项教育新措施顺利推行,有助香港发展与“一国两制”相适应的教育体系,能够发挥本港教育的优势,培育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同时帮助他们开创更广阔的空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把握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

内地提升法治课时比例推进港澳青少年宪法教育

内地教育部日前印发《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下称规划),内容要求各省区市将法治教育纳入中小学课后服务范围,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在中考和高考的内容比例;同时要求编写与修订宪法类教材,推进香港和澳门青少年宪法和基本法教育。规划目标是到2025年,让教育系统法治素养和依法治理水平提升,师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 规划要求,将民法典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规范化和常态化;结合安全、禁毒、国防、防灾减灾救灾以及防范学生欺凌、网络诈骗、人身侵害和人口拐卖等内容,开展日常宣传教育;推进特殊地区和特殊群体普法(普及法律常识),关注留守儿童、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少年等学生的法治需求,提供相关法治服务支持;加强民族地区普法;加大对农村、边远等地区学校的普法支持力度。 教育部强调,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当中包括推动制订法治教育教学标准,提升法治教育课时比例;加大学科融入法治教育力度,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日常实际将规则、纪律、秩序、诚信、团结合作、冲突解决等法治内容,融入教育教学之中;鼓励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单独设立法治课;加强高等学校法律基础课程建设,鼓励开设法治教育在线课程。 此外,教育部还要求设立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作规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建设青少年法治资源教室,推动学生每年接受法治实践教育不少于2课时。

杨润雄鼓励港青抓住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教育局今日(12日)举行「2021生涯规划教育研讨会」,约900名教育工作者及合作伙伴借此交流经验,提升他们在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专业能力。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发言时表示,今年国家颁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在多个重要范畴上支持香港的未来发展,便利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就学、就业和创业,并鼓励青年人放眼四周,抓紧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独特机遇。 杨润雄又说,面对科技日新月异,新兴行业如雨后春笋,多元化的人才,正是当前社会所需,强调教育局一直重视照顾学生的多样性,提倡多阶进出的升学途径,培育他们发展所长。

林郑本月25日为公民科教师授课 报名上限1500人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表示为让公民与社会发展科老师更好掌握行政长官在“一国两制”下宪制地位和职权,会为有兴趣的老师亲自上一堂课,她“找数”了。教育局将于本月25日举办网上课程,主题为“按《基本法》规定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宪制地位”,由林郑亲身主讲,时长1.5小时,所有中学校长、副校长、科主任及教师均是对象,参加人数上限为1,500人。 林郑网上授课45分钟再设半小时问答环节 教育局公布将于11月25日下午举办由林郑月娥主讲、时长1.5小时的网上课程,属公社科知识增益系列,主题是「按《基本法》规定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宪制地位」。 目标:助教师了解国家与香港宪制关系、行政长官宪制地位权力和职能 活动内容性质介定为「课程发展及推行(与工作有关)」,课程目标列明是「帮助教师了解国家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关系、行政长官的宪制地位、权力和职能,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据活动流程,林郑月娥将主讲45分钟,最后设30分钟问答环节。 名额1500人对象包括中学校长、副校长、科主任及教师 课程对象是所有中学校长、副校长、科主任及教师,可以在网上报名,或由每所学校或每个组别提名8人,上限为1,500人。如报名人数超过限额,在学校提名名单中被列为第一次序的教师将获优先考虑。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早前发表施政报告表示,她已向教育局提议,由她「现身说法」为公社科老师亲自上一堂课,让他们「更好掌握行政长官在『一国两制』下的宪制地位和职权。」

教育局对近日多宗怀疑学童自杀感难过 提醒学校及早识别警告讯号

9月1日新学年至今,本港发生多宗学童堕楼事件,导致4死1危殆。教育局昨日(11月2日)表示,对近日多宗的怀疑学童自杀事件感到十分难过。上月底再次去信全港学校,提醒教师从不同渠道,包括观察学生日常表现、留意学生的作文或周记、了解同学间于社交网络发放的讯息、与家长沟通等,及早识别学生的自杀警告讯号,作出合适回应,及时转介予学校社工、心理学家或其他专业人士。 教育局强调,有为校长、教师及辅导人员等举办关于学生精神健康和防止学生自杀的讲座和工作坊等,今年亦有为全港校本教育心理学家提供“识别及支援有自杀风险的学生”简报和参考资源,推出网站让教师选取合适的资源和策略,以不同形式关顾学生的精神健康等。 香港青年协会上月访问超过3500名中学生,发现四成八学生压力指数偏高,学生最担心是学业成绩未如理想,有超过一半学生出现抑鬱徵状。

两官中收生不足各只够开1班中一 教局:需缩班继续营办

因应适龄学生人数下跌,有学校需要缩班,教育局经9月点算学生人数后,本学年共有两间公营中学只能开办一班中一,学校需要向教育局申请发展方案。 教育局表示,经9月点算学生人数后,本学年共有两间公营中学只能开办一班中一,学校需要向教育局申请发展方案,包括由办学团体注入额外资源、与其他学校或机构合办课程、与其他学校合併、进行特别视学等,以继续营办。 至于小学,教育局指,由于学制及课程编排与中学不同,因此即使只能开办一班小一的学校,亦毋须向局方申请发展方案。

杨润雄:提升校舍设施让师生「英雄有用武之地」

教育局局长杨润雄今日(3日)发表网志,指教育局近年增加逾135亿元教育经常开支落实改善措施,包括推出不同措施提升校舍设施,以改善学与教环境,让师生可以「英雄有用武之地」。 杨润雄表示,自2017年暑假起,教育局陆续为「火柴盒式」小学校舍进行改善工程,聚焦处理此类旧式校舍的问题。改善工程已经全部完成,涵盖共24所校舍,总开支达7,000万元。教育局额外预留了10亿元,为600多所按昔日规划标准兴建的资助学校校舍进行小型改装工程项目,让学校可以更灵活地运用现有校舍空间。 此外,教育局预留了20亿元并设立专责队伍,为有需要的资助学校加快安装升降机,建设无障碍校园。同时,由2018/19学年起为公营学校提供经常「空调设备津贴」,并为未备有空调设备的合资格校舍设施完成安装工程。另一方面,自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以来,教育局一直加紧为资助学校改善或修葺设施以保障学校的卫生环境,包括为学校厕所内的蹲厕换成座厕、更换手动水龙头为自动感应水龙头等。 杨润雄提到,自2017年7月至2021年9月底,全港共有13项公营学校重置或原址重建/扩建计划相继完工,总建筑成本超过51.5亿元。同期,教育局亦已为另外9个项目申请拨款及进行跟进工作,其中七个共涉及15.7亿元的项目预计可于2024年或之前完成,余下两个项目可望在短期内获立法会财务委员会通过拨款。

香港校园欺凌比率全球最高教育局「零容忍」取态流于空谈

民建联妇女事务委员会周二(9月28日)举行「如何打击校园欺凌行为」圆桌会议,表示接到多宗有关子女受校园欺凌的家长求助个案。教育局副局长蔡若莲在会议上强调,教育局一直关注校园欺凌问题,并对行为「零容忍」。香港校园欺凌问题一直相当严重,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8年公布的《跨国评估学生能力计划》,香港学生在学校遭受欺凌的普遍程度为29.3%,远远高于OECD平均水平。然而,在校园欺凌问题上,政府多年来的态度永远是口号多于实际行动,在预防、处理、通报及问责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缺陷。 两大盲点致「零容忍」变「宁容忍」 校园欺凌背后往往是复杂成因,许多欺凌者或许未曾预料到个人一时兴起行为会对他人造成难以预计的伤害,部分欺凌者甚至曾经也是受害者,因曾经欺凌事件未得到妥善处理而留下心理阴影,转而投射到其他人身上;而不同个案的结果更是迥异,情节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受害者不堪重负而自杀。特区政府最早于2005年由时任教育统筹局局长的李国章提出「对校园欺凌事件零容忍」的取态,但细看政府所作所为,「零容忍」更像是敷衍公众的口号。 首先,特区政府往往认为,只要增加一定经费、聘请足够驻校社工,而无须强制校方通报欺凌个案,就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价值观教育,从而有效减少校园欺凌;然而,这反而促使学校对欺凌事件「诸多容忍」,因为它们大多会为了校誉而淡化事件,尽量避免外力介入。 其次,特区政府常常强调,教育局发布的《学校行政手册》及学校通告已经为处理及预防欺凌事件提供清晰指引,例如《学校行政手册》提到学校须以「教育、辅导和保护学生」角度处理欺凌事件,亦列出「学校处理欺凌事件流程图」,订明学校应该按照程序介入及跟进云云;然而,有关指引并无法律约束力,即使教师与校方处理方法未必适切,但也无须问责。 政府被动,校方保守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副教授陈季康2019年初曾发表研究报告,当中涉及探讨香港欺凌问题,以及事件对学生参与校园生活的影响。同年他接受媒体采访,提到仍没有确切原因解释香港校园欺凌事件高比例的现象。但他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感受到香港学校态度相对较被动且保守,不少学校拒绝接受调查,或不信任学者。究其原因,不过是香港学校竞争激烈,校方担忧欺凌事件曝光后,影响来年收生表现和学校声誉。而教育局十分强调校本管理原则,将责任推卸给学校,如此一来,欺凌现象更难以防止或解决。 陈季康的研究发现,台湾针对校园欺凌有一套更加完善的通报机制。学生如遭遇校园暴力,则可拨通24小时反霸凌通报专线,社工通报学校,并成立调查小组。根据台湾当局制定的《校园霸凌防制准则》(《准则》),校方接获通报后必须立即组成「霸凌因应小组」并在三日内召开会议,成员包括曾参加社会公众或辅导培训的教师代表、学务人员、辅导人员、家长代表及学者,有时学生代表亦会参与处理。而一旦确认属于欺凌事件,便会启动辅导机制;若性质严重,学校需立刻向警方、社政机构或检察机关寻求协助,并依法处理。 《准则》又规定调查期限为三个月,亦订明校园欺凌的定义及类别、处理欺凌事件流程建议,接报后的调查程序必须透明清晰,学校更不能以「校本自主」为由拒绝外间机构介入事件。相比之下,香港教育局几乎将处理责任完全交给学校及非政府机构,而作为最直接接触欺凌事件当事人的学校,则因诸多顾虑难免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 学生有谁可以依靠? 根据立法会文件,在审核2021至22年度开支预算管制人员对财务委员会委员初步书面问题答覆中,教育局局长回覆立法会议员郑泳舜的查询时提及,在2020/21学年,当局采用旧有资助模式及新资助模式学生辅导服务的预算总开支为4.92亿元,超过八成公营小学已聘用驻校注册学位社工;另一方面,社会福利署由2019/20学年起于全港460多间中学实行「一校两社工」的安排,并相应增加督导支援,相关服务涉及修订预算为7.55亿元。 「这个做法值得肯定,但是(解决校园欺凌问题)不能单单只靠社工,社工虽然可以提供情绪支援,但最终如何处理个案,老师和校方的做法也很关键。」香港救助儿童会倡议助理经理吴淦濠表示,驻校社工往往需要耗费更多时间和资源去了解学生情况。 香港救助儿童会早前发布「Young Voices」报告,发现近1/4学生担心被欺凌或曾遭受其他儿童或青少年暴力对待。吴淦濠曾经就此撰写《青少年如何看待校园欺凌?》一文,提到尽管教育局已经透过不同方式去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加强教师在预防及处理校园欺凌问题的知识和能力等等,但从他们的研究结果可见,有关措施似乎未能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例如,有学生反映老师和社工都无法有效处理欺凌问题,因为「开玩笑」和「欺凌」之间的差异往往难以区分,校方可能爱莫能助。 吴淦濠建议,政府和学校在检讨和完善防范校园欺凌的政策之前,「不妨先聆听学生的声音和意见,例如可以定期透过问卷调查了解校内情况,以及让学生参与制订和建立校内的欺凌举报机制及处理投诉程序,确保相关机制能够有效地保障私隐和信任程度上都能充分考虑他们的需要。」

哈尔滨4名未成年驾电动三轮车祸致死,教育部发布提醒

10月1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发生一起学生驾驶电动三轮车与货车相撞事故,造成4名学生当场死亡。教育部特此再次提醒各地,要高度重视国庆假期学生安全工作,特别是交通出行安全,要按照9月20日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秋国庆期间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有关要求,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会同公安、宣传等部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发布安全预警和提示,督促各地切实做好各项安全工作。尤其要提醒中小学生及家长(监护人)合理安排出行时间和交通方式,切实遵守交通规则,自觉抵制非法载人的轻型货车、三轮车、拖拉机,切勿乘坐私揽客源、无营运资质等非法营运客车、超员面包车等。 提醒广大学生家长(监护人)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履行好监护责任,加强对孩子的看管和教育,不要让不满12岁的儿童骑车上路,不得让未成年人私自驾驶各种车辆,严防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广大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假期。  

杨润雄:教育局将就国旗及国徽纳入中小学教育发指引

香港教育局局长杨润雄今日(30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明日就是国庆节,全港多处都会有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和其他庆祝活动。国旗、国歌和区旗意义重大,各位同学又知道多少呢?香港教育局趁国庆日前夕,在“国民教育一站通”推出《我们国家及香港特区的象征:国旗、国歌和区旗》教育短片,鼓励学校教授学生有关国旗、国歌和区旗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国民素养。 杨润雄指出,教育局的教师培训活动深受学校同工欢迎。本月举办六场“通过升国旗仪式提升学生/幼儿的国家观念和国民身份认同”网上研讨会,邀请香港升旗队总会和香港青少年军总会的代表担任嘉宾讲者,详尽讲解国旗相关知识,共有来自逾1500所学校的近1万名校长及教师参加,10月中将举办与国歌相关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 立法会昨日三读通过《国旗及国徽(修订)条例草案》,杨润雄表示,待条例刊宪生效后,教育局会就将国旗及国徽纳入中小学教育,及学校每日升挂国旗及每周举行升国旗仪式的事宜,按现行机制向学校发出指引,适时提供相关资源和支援,协助学校落实有关安排。

首届直接录取计划涉140个学士课程中六生获推荐可直入

首届学校推荐直接录取计划即将推行,具特殊才华的学生可不受制文凭试(DSE)成绩,透过中学推荐获大学取录!教育局今(23日)宣布,学校推荐直接录取计划将于2022/23学年起推行,开放予应考明年文凭试并于同年9月升读学士学位课程的中六学生参与。8所教资会资助大学已指定共约140个公帑资助学士学位课程,参与首届计划,提名期为今年10月6日至12月8日。 教育局发言人指出,该计划属于一项让具特殊或多元才华的学生,与切合他们潜能的课程互相配对的计划,旨在认同一些在特定范畴具有过人才能,而有关才能未必能透过文凭试获全面评核的学生,提供机会让本港大学考虑直接录取。 而8所大学共有约140个学士学位课程参与首届计划,并为个别课程订下不基于文凭试成绩的收生准则;有意参加的学生,必须获其就读中学推荐,并只可报读一个学士学位课程。另外,相关大学将为所有获推荐的学生安排面试,并于明年文凭试成绩公布前,向成功申请的学生发出「直接录取」通知。 教育局提醒,该计划旨在为具有特定过人才能的学生提供多一个升读大学的途径,获推荐的学生须与一般中六生一样,同时循一般途径透过大学联合招生办法报读大学课程,并如期赴考文凭试,以免限制升学机会。

教评会支持教局修订全日面授课 要求七成学生打一针达标

卫生防护中心辖下科学委员会审视香港及海外数据后,昨天公布建议12至17岁青少年只接种一剂复必泰疫苗。教育局今日(16日)宣布更新学校恢复全日面授课堂的条件,师生接种率分别达70%可申请全日面授课堂,当中学生若已打一针亦属完成接种。教评会对有关决定表示支持。 教评会指,相信科学专家委员会的建议是基于数据的科学建议,教育局的修订可让中学尽快恢复全日面授课,让莘莘学子重新恢复完整的校园生活,让教师的工作回复常规。教评会亦关注小学以及幼稚园学生的全面复课情况,将密切留意科学专家意见,并审视中学全面复课实施情况,作出以「学生为本,学习为重」的建议。

教育局去信学校 允学生打一针作恢复全日面授条件

教育局更新学校恢复全日面授课堂及活动的安排,容许12至17岁学生只接种一剂复必泰新冠疫苗。 教育局向全港学校发信,指考虑了衞生防护中心辖下两个委员会的建议,修订学校恢复面授课堂的接种率要求,学生和全校教育员的接种率要分别达到7成,12至17岁学生须最少接种第一剂疫苗并超过14天,而教职员和18岁以上学生,则仍然要接种两剂。学生年龄以学校递交申请时为界限,在申请后年满18岁的学生,虽然未接种第二剂疫苗,但仍然会当作可恢复面授的有效人数计算。 教育局表示,若学校未能达到全校恢复全日面授课堂,但个别年级的学生符合相关要求 ,亦可以在个别级别,进行全日面授课堂及其他活动。

杨润雄:预计下周一有中学个别级别恢复全日面授

教育局早前公布,师生疫苗接种率分别达70%可恢复全日面授课堂。教育局局长杨润雄今日(10日)在社交平台发文提到,到目前为止,教育局已收到5所中学,基于个别级别学生接种疫苗比率已达到七成以上,而申请在有关级别进行全日面授课堂,主要为中五及中六级学生。经教育局审批后,预计第一所学校将于9月13日在个别级别进行全日面授课堂。 杨润雄表示,根据最新统计,截至9月3日,全港学校平均有92%教职员已经接种至少一剂疫苗,而12岁或以上的学生方面,总计为51%。仍未接种者必须定期进行病毒检测。他说,疫情之下学校运作难免受到影响,教学工作亦遇到不少挑战,同学能维持有效学习,实在要感谢校长和老师当中付出的努力和心血。此外,为了更好保护自己及身边的人,教职员都积极接种疫苗,此举亦能向家长和同学起到示范作用。 另外,新一届选举委员会界别分组选举将于本月19日举行。杨润雄说,选举委员会教育界别分组将由大学校长、办学团体及透过选举产生的委员组成,设计上比以前更具广泛代表性,更能反映多元及全面的声音和意见,呼吁教育界踊跃投票和支持。

香港教育局举办「九一八」纪念活动培养师生民族归属感

香港教育局「局中人语」昨日(8日)发表题为《九一八事变90周年——以史为鉴,共建繁荣富强的祖国》的网志,指今年是「九一八」事变90周年,为纪念这场对中国近代发展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将会在本月举办「九一八事变与抗日战争」专题讲座及线上研讨会。 教育局称,希望借此增润教师和学生有关「九一八」事变与抗日战争的历史知识,让他们体会抗战期间,中国军民守土卫国的爱国精神,培养对民族和国家的归属感及责任感。教育局指,已制作相关的 教育局还表示,教师和学生完成相关学习活动后,可于9月28日(星期二)上午10时开始,上网观看东北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举办的「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研讨会以抗日战争为主题,内容讲述日本侵华的由来、战争对中国造成的祸害,以及中国人民团结对抗日本侵略的艰辛历程。研讨会以网上循环播放,教师可鼓励学生上网观看或安排时间与学生一起观看和交流,以促进学习。 教育局总课程发展主任(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组)叶深铭表示,近代中国饱受外侮侵凌之苦,历经了艰苦卓绝的抗战才能获取和平,述往事,思来者,国家的和平稳定实在来之不易。以史为鉴,纪念「九一八」事变正可让我们反思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维护人民福祉的重要性。

香港教育局到校办国安教育工作坊 9成学校已报名

《港区国安法》实施逾年,国安教育的推行展开,教育局早前表示会为全港实施本地课程的中小学举办到校教师工作坊,据立法会文件所示,自8月中公布后超过9成学校于2星期内已报名参加。而教育局分别为小学生和中学生新制作的「国家安全•你我要知」和「国家安全•由家开始」有声绘本,已于8月底前派送至学校。 教育局今(9月1日)回覆议员查询时表示,正按国安法第10条的规定,积极在学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守法意识。教师培训方面,局方已开展为全港学校校长和教师安排配合课程的全面和有系统的国安教育培训课程,并已举办多场讲座。 教育局由2021/22学年起,为全港实施本地课程的中小学举办到校教师工作坊,已有超过9成学校报名参加。 另一方面,教育局在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框架下,亦为新入职教师、在职教师及拟晋升教师举办关于《宪法》、《基本法》和国家安全教育的培训课程。局方认为,有关课程得到教师的支持,在这学年举办的24个培训课程,共有约4,700名教师、校长及校董参与。 港大学生会不能担任港大个别委员会成员 另外教育局表示,由于港大不再承认港大学生会在校内的角色,港大学生会将不再委任纪律委员会学生委员,或参与提名及委任大学组织中的学生成员,港大校方现正审视有关安排,日后如需修订《香港大学条例》,教育局会提供适切协助。 教育局指出,港大学生会以往会委任纪律委员会中的学生委员,以及受校方邀请提名学生出任港大个别委员会成员,但由于港大不再承认学生会在校内的角色,港大学生会将不再参与有关工作。 局方又指,任何人士及团体,包括大学学生会及成员,均不可以言论自由或学术自由作为借口,罔顾客观事实,掩饰或美化暴力言论及行为,误导其他人认同,甚至参与其中。

教育局:无意在未有广泛共识下要求学校增加体育课

本港现时小学及初中的体育科占总课时5至8%,即每星期约80至120分钟,高中体育科课时最少为每星期约80分钟。立法会民政事务委员会今日(27日)讨论推广学校体育发展,民政事务局局长徐英伟表示,体育所占课时增加,对学生成长是好事,益于健康,可建立坚毅及团队精神。 民建联议员郑泳舜说,中小学生体育课时不足,有学生反映每星期只有2节体育课,连换衣服及运动时间只有60分钟。 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梁柏伟表示,教育局无意在未有广泛共识下要求学校额外增加体育课节,否则有些学校可能会减少课后体育活动,或者将每日上课时数增加,令学生减少参与体育的机会,在此消彼长下得不偿失。

杨润雄回应终止关系指教协言行不符专业标准

教育局局长杨润雄今日(7日)在一个电台节目上,回应当局全面终止与「教协」的工作关系,指政府是经过长时间审视「教协」的表现,才作出相关决定,他举例「教协」在反修例运动中鼓励老师罢课,将政治渗入校园,亦未有尽力劝止学生参与违法事件,反映「教协」的言行并不符合专业教育团体的标准,未能达至提升学生及教育界质素的目标。 杨润雄强调,有关决定无考虑「教协」的政治取向,亦不会与其他教育团体比较,至于「教协」有否违反香港国安法及其他法例,会交由执法部门跟进,他重申,任何团体及组织都不应该触碰国安法的红线。 被问到终止与「教协」的工作关系,是否为「北京出口,香港出手」,杨润雄表示,当局宣布决定当日,内地新华社及人民日报都有相关评论文章,反映社会很多人都见到问题,忍不住出声。

杨润雄去信全港教师 吁深思教协近年言行能否代表自己

教育局局长杨润雄昨日(5日)去信全港教师,再次批评教协近年的言论和行径,本质上与政治团体无异,呼吁审慎考虑,深思教协近年言行是否能真正代表自己。 杨润雄指教育专业近年时常被「骑劫」,有组织借教育专业之名,行政治之实,对有违教师专业及罔顾学生福祉的乱象,不但没有说不,反而推波助澜,直接或间接地把部分教师及学生,推向违法、被捕、入狱的不归路,损害教师专业地位。政府早前就此宣布全面终止与教协合作关系,不再视教协为教育专业团体。 杨润雄又促请全港教师审慎考虑教协近年的言论和行径,深思该会是否真正能代表自己。他又指,并非只有教协可以提供资讯、服务协助,又强调由教协转介的个案并不会得到特别处理,重申会继续聆听前线教师的意见,为本港教育正本清源。

杨润雄:冀学生回顾反思过去一年成长经历

本学年的课程在新冠病毒疫情中大致完成,教育局局长杨润雄昨日(15日)于网上专栏撰文指,莘莘学子的正常课堂学习受到一定影响,需要用更大的努力去克服种种困难。他深信各位同学在困难之中,更能领略箇中道理,明白幸福非必然,成功须苦干,并培养出感恩珍惜、积极乐观的态度。他希望同学能回顾和反思过去一年的成长经历,继续把握每个扩阔视野的机会,为下一个学年做好成长的准备。 杨润雄指,教育局每个学年都会订下「我的行动承诺」主题,鼓励学校透过举行校本承诺学习活动,并协同家长和其他持份者参与,于校内营造正面氛围,培养学生正面的价值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回顾过去两个学年,以「感恩珍惜‧积极乐观」作为年度主题,提供多元化的资源和支援,协助学校推动价值观教育,同时希望能在疫情阴霾下的香港,注入一点正能量,为社会带来力量和希望。 杨润雄强调,深信在各界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克服成长历程中各种挑战和考验,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先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