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联倡「告别劏房」纳入长策盼10年内回复三年上楼目标

民建联今日(10月3日)成立「告别劏房行动」,提出十个倡议,包括推动政府制订「告别劏房」路线图,大幅增建公屋,为劏房住户提供持续支援等等。民建联主席、立法会议员李慧琼期望政府把「告别劏房」纳入长远房屋策略及施政报告,目标在10年内回复到公屋三年上楼的目标。 四阶段计划惠及11万劏房户 民建联主席李慧琼表示,房屋问题一直困扰港人,楼价租金脱离市民负担,而公营房屋兴建落后,加上其他原因,导致有达11万个基层家庭须入住劏房、笼屋等不适切居所。劏房居民近年越住越贵、越住越细,环境卫生及消防安全欠佳,这都是大家感到揪心的房屋问题。随着立法会10月13日恢复二读《业主与租客(综合)(修订)条例草案》,期待条例草案获得通过,加上香港已步向良政善治新时代,希望倡议房屋政策要作出变革,包括必须正视22万人居于劏房问题。 「告别劏房行动」目前约有逾30名成员,成员包括立法会议员、专业人士、地区代表、地区组织、劏房居民及过渡性房屋居民等。行动召集人郑泳舜表示,期望政府与各界集结力量,包括来自商界,由提供公营房屋、过渡性房屋或其他类别资助型房屋,到推出补贴支援措施等,群策群力,在短中期内达致明显的改变,让大家可一同见证劏房减少,以至香港市民「告别劏房」蜗居日子的来临。 房屋事务发言人柯创盛表示,劏房租管的实施,只是第一步,把过去一些恶劣现象纠正过来,如滥收水电费、不订立书面租约、加租期浮动、业主不愿对单位做保养与维修等。要让租户有条件迁离劏房,或在搬离之前改善住屋环境,我们认为政府在处理劏房问题上应作出变革。「告别劏房行动」提出的十大倡议,包括建议政府制定告别劏房路线图、10年内大幅增建公营房屋、制定全面社会房屋政策、要求立法会尽快通过《业主与租客(综合)修订条例草案》、政府须定期进行追踪调查、制定起始租金、研究制定劏房单位基本要求、持续支援劏房住户、支援旧式大厦的管理及加快市区重建步伐增建公屋等。 行动召集人、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郑泳舜表示,「告别劏房」路线图分为四阶段,首阶段为实现出租公屋三年上楼目标,先让3万轮候公屋的劏房户搬离劏房;第二阶段则是供应3至5万个过渡性房屋,让五万个劏房户搬离;第三部分则是规划新界北,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工作劏房户」,同时扩充交通网路及交通费津贴。最后一阶段则是提供支援措施,支援余下的劏房户。四阶段合共料能惠及11万个劏房户。 冀过渡性房屋小组升格 就持续增加过渡房屋供应的建议,郑泳舜认为,政府需把过渡性房屋纳入长远房屋策略框架,邀请发展商参与计画,善用闲置土地,并进一步研究利用酒店与宾馆计划的可行性。他又建议,政府把运房局辖下的过渡性房屋专责小组,升格为社会房屋办事处。 郑泳舜亦期望,立法会能尽快通过《业主与租客(综合)修订条例草案》。对于特首林郑月娥的施政报告,郑泳舜期望对方会有大篇幅讲解如何处理房屋问题。 另外,「行动」亦建议制订劏房单位基本要求,包括人均面积、建筑安全、卫生渠务标准,而最低人均面积须与公屋看齐。行动又提出建议,例如业主须为劏房户提供独立烟雾探测器及小型手提式灭火筒。 倡卫生清洁资助恒常化 民建联副秘书长叶傲冬则建议政府支援旧式大厦管理,提升卫生及保安工作,例如资助旧楼安装大闸及防盗系统,将现有的卫生清洁资助恒常化。他又建议改善大厦管理专业顾问服务,由物管公司代三无大厦进行管理。他又希望政府能考虑重启22条具重建潜力的公共屋村工作。 环境师学会前会长潘景和表示,很多旧楼缺乏维修导致建筑结构安全,亦衍生卫生问题,希望当局能更严厉执法。执业律师蔡少峰则期望透过告别劏房行动,协助市民厘清关于旧楼及劏房的法律问题。 民建联

香港校园欺凌比率全球最高教育局「零容忍」取态流于空谈

民建联妇女事务委员会周二(9月28日)举行「如何打击校园欺凌行为」圆桌会议,表示接到多宗有关子女受校园欺凌的家长求助个案。教育局副局长蔡若莲在会议上强调,教育局一直关注校园欺凌问题,并对行为「零容忍」。香港校园欺凌问题一直相当严重,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8年公布的《跨国评估学生能力计划》,香港学生在学校遭受欺凌的普遍程度为29.3%,远远高于OECD平均水平。然而,在校园欺凌问题上,政府多年来的态度永远是口号多于实际行动,在预防、处理、通报及问责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缺陷。 两大盲点致「零容忍」变「宁容忍」 校园欺凌背后往往是复杂成因,许多欺凌者或许未曾预料到个人一时兴起行为会对他人造成难以预计的伤害,部分欺凌者甚至曾经也是受害者,因曾经欺凌事件未得到妥善处理而留下心理阴影,转而投射到其他人身上;而不同个案的结果更是迥异,情节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受害者不堪重负而自杀。特区政府最早于2005年由时任教育统筹局局长的李国章提出「对校园欺凌事件零容忍」的取态,但细看政府所作所为,「零容忍」更像是敷衍公众的口号。 首先,特区政府往往认为,只要增加一定经费、聘请足够驻校社工,而无须强制校方通报欺凌个案,就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价值观教育,从而有效减少校园欺凌;然而,这反而促使学校对欺凌事件「诸多容忍」,因为它们大多会为了校誉而淡化事件,尽量避免外力介入。 其次,特区政府常常强调,教育局发布的《学校行政手册》及学校通告已经为处理及预防欺凌事件提供清晰指引,例如《学校行政手册》提到学校须以「教育、辅导和保护学生」角度处理欺凌事件,亦列出「学校处理欺凌事件流程图」,订明学校应该按照程序介入及跟进云云;然而,有关指引并无法律约束力,即使教师与校方处理方法未必适切,但也无须问责。 政府被动,校方保守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副教授陈季康2019年初曾发表研究报告,当中涉及探讨香港欺凌问题,以及事件对学生参与校园生活的影响。同年他接受媒体采访,提到仍没有确切原因解释香港校园欺凌事件高比例的现象。但他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感受到香港学校态度相对较被动且保守,不少学校拒绝接受调查,或不信任学者。究其原因,不过是香港学校竞争激烈,校方担忧欺凌事件曝光后,影响来年收生表现和学校声誉。而教育局十分强调校本管理原则,将责任推卸给学校,如此一来,欺凌现象更难以防止或解决。 陈季康的研究发现,台湾针对校园欺凌有一套更加完善的通报机制。学生如遭遇校园暴力,则可拨通24小时反霸凌通报专线,社工通报学校,并成立调查小组。根据台湾当局制定的《校园霸凌防制准则》(《准则》),校方接获通报后必须立即组成「霸凌因应小组」并在三日内召开会议,成员包括曾参加社会公众或辅导培训的教师代表、学务人员、辅导人员、家长代表及学者,有时学生代表亦会参与处理。而一旦确认属于欺凌事件,便会启动辅导机制;若性质严重,学校需立刻向警方、社政机构或检察机关寻求协助,并依法处理。 《准则》又规定调查期限为三个月,亦订明校园欺凌的定义及类别、处理欺凌事件流程建议,接报后的调查程序必须透明清晰,学校更不能以「校本自主」为由拒绝外间机构介入事件。相比之下,香港教育局几乎将处理责任完全交给学校及非政府机构,而作为最直接接触欺凌事件当事人的学校,则因诸多顾虑难免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 学生有谁可以依靠? 根据立法会文件,在审核2021至22年度开支预算管制人员对财务委员会委员初步书面问题答覆中,教育局局长回覆立法会议员郑泳舜的查询时提及,在2020/21学年,当局采用旧有资助模式及新资助模式学生辅导服务的预算总开支为4.92亿元,超过八成公营小学已聘用驻校注册学位社工;另一方面,社会福利署由2019/20学年起于全港460多间中学实行「一校两社工」的安排,并相应增加督导支援,相关服务涉及修订预算为7.55亿元。 「这个做法值得肯定,但是(解决校园欺凌问题)不能单单只靠社工,社工虽然可以提供情绪支援,但最终如何处理个案,老师和校方的做法也很关键。」香港救助儿童会倡议助理经理吴淦濠表示,驻校社工往往需要耗费更多时间和资源去了解学生情况。 香港救助儿童会早前发布「Young Voices」报告,发现近1/4学生担心被欺凌或曾遭受其他儿童或青少年暴力对待。吴淦濠曾经就此撰写《青少年如何看待校园欺凌?》一文,提到尽管教育局已经透过不同方式去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加强教师在预防及处理校园欺凌问题的知识和能力等等,但从他们的研究结果可见,有关措施似乎未能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例如,有学生反映老师和社工都无法有效处理欺凌问题,因为「开玩笑」和「欺凌」之间的差异往往难以区分,校方可能爱莫能助。 吴淦濠建议,政府和学校在检讨和完善防范校园欺凌的政策之前,「不妨先聆听学生的声音和意见,例如可以定期透过问卷调查了解校内情况,以及让学生参与制订和建立校内的欺凌举报机制及处理投诉程序,确保相关机制能够有效地保障私隐和信任程度上都能充分考虑他们的需要。」

民建联晤李家超 吁增检疫酒店数目助少数族裔返港

新冠疫情下,有部分少数族裔居民目前仍滞留在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等地,在政府新检疫安排措施下,仍然难以返港,原因之一是难以预订21日的检疫酒店。新一任民建联少数族裔委员会10多人,昨日(16日)与政务司司长李家超会晤,建议增加指定检疫酒店房间数目,让这些少数族裔人士可在安全及有序情况下返港。 有少数族裔社团代表指出,自从今年4月香港禁止一些高风险地区航班抵港后,已收到逾千宗滞留在当地的香港居民求助个案,当局8月初容许航班可前往香港,直至9月初,政府才与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等国政府完成商讨,认可当地发出的相关疫苗接种记录。 少数族裔社群反映,他们为家人预订检疫酒店均出现困难,少数族裔委员会亦曾致电第五轮指定检疫酒店,36间酒店中,全部房间于9月已被预订,要等待至10月中才有空房,有些更是11月初才有空房。 民建联少数族裔委员会主席兼立法会议员郑泳舜指出,由于需要出示预订21日香港检疫酒店确认书,这些香港居民才可以登机,意味他们一日未能成功预订本地酒店,都不符合登机条件。民建联期望政府考虑增加检疫酒店房间数目,并了解滞留在A组地区的香港居民情况,以便作出适当的支援。

民建联:促港府立法规管游戏要求实名制限制时间等

民建联今年9月6日至10日以网上问卷访问463名中小学家长,调查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的情况,发现逾三分之一的家长称子女日花3至5小时玩网络游戏,逾18%更花5小时以上,受访家长亦认为网络游戏令子女成绩变差、影响健康及家庭关系。 民建联促港府仿效内地,立法规管青少年玩网络游戏,包括要求实名注册、限制使用时间及游戏题材等,亦建议家长改善与子女沟通,以及安装应用程式,限制子女使用手机的时间。

民建联倡立法规管假新闻

民建联于今年4月、5月及7月委托「香港民意调查中心」进行民调,称逾半受访者支持立法处理「发放假讯息假新闻」及「散播仇恨」。该党立法会议员葛珮帆和陈恒镔今日(9日)召开记者会,呼吁政府制定《网上虚假资讯法》,同时修订《刑事罪行条例》第9条,明确将煽动对公职人员及其家属的憎恨、敌意或藐视等行为,列为违法行为。 葛珮帆强调《网上虚假资讯法》只针对个人和违反国安言论,并非针对新闻媒体,强调相信新闻媒体的专业。陈恒镔被问到专业媒体是否包括《苹果日报》时,称苹果违反《国安法》,指不要将专业媒体同《苹果日报》并论。 民建联建议制定《网上虚假资讯法》,强调法例须符合三大准则,包括符合《香港人权法》及《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规定,即法例对权利的限制须基于保障国家安全或公共秩序、公共卫生或风化,同时必须只限于规管影响国安或公共利益的错误事实陈述,并须设立上诉机制,以提供保障。

支联会将解散 民建联: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支联会将于本月底召开特别会员大会表决解散决议,对于支联会宣布启动解散程序,民建联认为,这完全是支联会自己一手造成,可谓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民建联今日在社交网站发文称,支联会成立至今,一直是反华势力在香港的主要基地,不单举办反中乱港活动,煽动香港市民仇视中央政府,其「结束一党专政」的纲领,反映支联会实质是一个漠视法治、颠覆国家政权、推翻执政党的颜色革命组织。 民建联认为,香港国安法必须彰显其权威,故对于支联会藐视香港国安法的要求,拒绝向警方提交资料,民建联全力支持警方依法追究、严正执法,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及香港安宁。 此外,民建联促请当局,除了调查支联会,应同时将调查范围扩展至与支联会有联系的其他会员团体,并在取得足够犯罪证据后,尽快依法取缔,决不能允许这些反中乱港的组织继续消遥法外。

民建联提交《施政报告期望》 盼政府勇于变革接受新挑战

民建联昨日(17日)会见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就即将发表的新一期施政报告提出主题为「勇于变革,迎接新时代」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行政长官及团队要把握现时由乱向治的机遇,在新时代下勇于变革,敢于接受新挑战。 民建联主席李慧琼介绍,今次民建联提出的建议包括8个章节,共89项建议。重点有5大项建议,分别是要求行政长官及政府在新时代下提高港人的国民身份认同;提高施政效率、巩固法治;推动新界北成为新发展中心;加强抗疫、力争通关;推动体育运动发展。 认识国家发展,讲好中国故事 李慧琼指,香港有条件和责任要加强推广中华文化推广,要求行政长官要制定政策、推动民间参与。西九文化区将会陆续落成,将推动中西文化交流,此外要有政策配套,让香港成为推广中华文化的基地,讲好中国和「一国两制」的故事。 此外,中华文化要全面融入教育体系,加强青少年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加强国民身份认同要从历史教育入手,希望更多教育基地令本港青少年认识国家。民建联建议建立抗日战争纪念馆及中国近代历史馆,展出香港抗战故事和英雄事迹,加强青少年对抗战历史及中国共产党党史有正确、全面的认知。 提高施政效率、巩固法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民建联建议检视现时的政府架构,包括高管问责制、公务员体制及地方行政是否能够配合现时应对的挑战,要求行政长官就高官问责制展开检讨。 房屋问题是重中之重,行政长官应重点考虑重组发展局和运房局,将土地及房屋问题合并,使得推行更畅顺。 在未来,香港融入大湾区及国家发展亦是重点,建议委任熟悉内地事务的人士担任相关职务,以便更好联络当地的官商民,加强两地间政府的沟通,推动经济发展。 地方行政方面,要思考如何在新选举制度体系下做到「以民为本、绩效导向」,做到地区机遇、地区掌握、地区问题、地区解决,建议政府委任专员推动地区工作。 通关方面,民建联建议行政长官订立时间表,期望在10月1日前通关,可力争先将配额安排给完成两针疫苗接种的人士在通关前24小时内取得检测阴性证明,即可缩短检测期,再逐步收窄至免检疫通关。另外,为提升疫苗接种率,政府可以为市民提供基本且必要的体检,包括医生评估,让市民安心接种。又建议政府提供抗体检测服务,若抗体不足可获政府安排接种第三针,以此提升群体免疫、达至更好防护效果。李慧琼指,明白市民对通关的殷切需求,全体市民要努力配合,包括踊跃接种疫苗。 推动新界北成为新发展中心 立法会议员刘国勋指,民建联建议在现有规划中加大新界北发展范围,以新界北六大策略性区域为核心,打造「港深经济合作带」。主要发展现代物流、创新科技、旅游消费等重点方向产业,将与深圳口岸经济发展布局产生协同效应,与中环形成「双中心一走廊」的格局。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亦认同民建联所提出的新界北成为香港新中心,是特区政府未来十年的发展重点。刘国勋希望特首在新施政报告中,能采纳民建联建议。 推动体育运动发展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郑泳舜建议政府未来申办更多大型体育赛事,例如2025年全国运动会及2029年亚洲青年运动会。以及加快推动体育运动「普及化」,包括尽快落成「体育及康乐设施五年计划」中26个项目,及重建旧式体育场馆,满足市民所需。 另外,民建联期望政府加强对现役和退役运动员的升学及就业发展支援,重新检视精英运动员的待遇问题,希望特首正视薪酬问题,长远考虑运动员退役后的发展。 其他方面建议 立法会议员周浩鼎早前发表「香港工业4.0—启动再工业化新阶段建议书」,今日正式提交给特首,希望香港未来不再过度集中于金融业和地产业。他建议制定未来本港制造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百分比目标,以此作为评判是否取得成果的指标。 房委会委员、民建联立法会议员柯创盛将土地和房屋问题比喻为「面粉和面包」的关系。行政长官「企高D 望远D 谂多D」,避免出现断层式土地规划。民建联建议行政长官进一步推动房屋署等部门,推动善用兴建房屋新方法。譬如组装合成建筑(MIC)方法,缩短建筑时间,减少市民轮候公屋的等待时间。 立法会议员葛珮帆就巩固法治方面提出建议,一是尽快推进网上虚假信息法,即「假新闻法」,二是侮辱公职人员或警务人员罪,希望特首尽快订立立法时间表。另外,推动创科发展,有关基金分散在政府各个部门,为业界申请造成困难,希望整合基金,吸引更多外资与特区政府合作。她表示,民建联今次亦就环保、经济发展、创新科技、妇女等议题,提出一系列建议。

梁振英吁各界加强了解大湾区状况及变化把握发展机遇

民建联今日举办「大湾区发展策略创见」圆桌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前行政长官梁振英出席时呼吁本港社会各界集中力量,多做扎实的调查研究,了解大湾区城市的状况、规划和新的变化,把握发展机遇。 梁振英说,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国」之内、「两制」之间11个城市的合作共同发展规划,有独特潜力和机遇,但本港和内地城市对彼此的发展规划、所需所长都未够了解,令合作出现障碍。 他认为,香港与大湾区各城市合作有其特殊性,内容丰富、机遇巨大,但过去四年相关的研究工作不足,呼吁社会各界集中力量,多做扎实的调查研究。他形容香港的商会实力庞大,财政力量不少,政治团体有心有力,他提出疑问,为何商会、专业团体和政党,未有在大湾区进行这类调查研究,再将报告交回香港。 他说,要增加各大湾区内各个地方的认识,一定要有人实在地收集市场资讯,做好相关研究,便可让大湾区的内地居民,知道香港的实力及长处,香港亦可以多了解各城市的所需所长,如何发挥配合。 民建联主席李慧琼则称,大湾区作为国家重点战略谋划,促进本港和内地互联互通,香港作为一份子,可发挥金融、创科、航运和国际仲裁等优势,新冠疫情和中美角力都令世界发展增加不确定性,政府应协助本港专业界别、商界和年轻人把握大湾区机遇。 她又说,香港已实施国安法,做到由乱到治,相信大湾区发展有助解决香港的深层次矛盾。 资料来源:大文全媒体

未加入资审会 谭耀宗:自己或助选不适合 3非官守成员德高望重

特首林郑月娥今早(6日)宣布,委任政务司司长李家超为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主席,官守成员包括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民政事务局局长徐英伟及保安局局长邓炳强;非官守委员包括基本法委员会前副主任梁爱诗、立法会前主席范徐丽泰及中大前校长刘遵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谭耀宗表示,资审会中有一半的社会人士做法合适,三位非官守委员都在社会上德高望重。 谭耀宗说,自己曾参与多场选举,来届亦或会替民建联助选,故不适合出任资审会委员。他强调,刘遵义曾任行政会议成员,亦是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是一位公正的人。虽然他较少参与选举事务,但相信不影响协助审查并确认候选人的参选资格。

林郑月娥:选举非从政唯一出路勉有志者加入「热厨房」

民建联今日(5日)举办「政道──治政理念研习课程」开学礼,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出席并致辞表示,要施政畅顺,需要大量有能力的治港人才。选举并非从政唯一出路,要真正在行政主导中发挥管治效能,就要走入特区政府这个「热厨房」,才可为香港「烹调出盛宴佳肴」。 林郑表示,香港过去两年经历由乱到治的重大转变,从2019年6月起的一年,大家经历艰难和黑暗日子,黑暴横行,近乎恐怖主义的活动出现,反中乱港分子鼓吹「港独」、「自决」、「揽炒」,亦有人制造议会乱象,意图借选举夺权,为社会和政治体制带来极大安全风险。她说,中央及时制订香港国安法,并完善本港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令「一国两制」重回正轨,保障香港长远的繁荣稳定。 林郑续指,当行政和立法机关重新建立理性互动、配合和制衡时,市民自然会对特区管治有更高期望。特区政府对落实有效管治负有最大责任,因此虽然本届政府任期只剩一年,但不会怠慢,会用好每一日为市民做实事、谋福祉。林郑又指,她又指,本届政府吸纳最多政党人才,当中以民建联为首。 林郑月娥指,香港过去经历一段困难时期,令她对中央对于「一国两制」的坚持、对香港的宪制秩序,以及香港社会各方的问题,有更深体会,同时对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未来更有信心。她强调,「一国两制」是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只要大家齐心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爱国者治港」原则,香港必定可保持繁荣稳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国家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