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树昌:本港逾九成人或将染疫防重症屏障已形成

本港连续3日确诊数字维持在万宗以上。中大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今日(10日)表示,本港感染新冠病毒人数超过90%是有可能的,认为社区已然形成「防重症屏障」。他指出,近日感染患者多为轻症,只有约20宗为危重症,本港可以说是「与病毒共存」。 许树昌表示,Omicron的传播率高,容易快速渗透社区。因现时政府容许患者居家隔离和检疫,他认为围封强检和污水监测等措施成效和意义不大,理应取消。他又指Omicron引发的重症程度降低,但患者受感染后仍可能经历较长时间的新冠后遗症,这与流感并非一样。 许树昌还说,现时暂无法消灭新冠病毒,只能以「防重症屏障」对抗疫情。目前约一半港人曾感染新冠病毒,加上疫苗接种率高,本港已形成「防重症屏障」。他指出,整体感染数字并非很重要的指标,而危重症人数以及死亡人数才是,呼吁提高疫苗接种人数。

关日华:无接种疫苗儿童重症机会高吁尽快打针

「疫苗通行证」现时的年龄下限是12岁,本月底起将下调至5岁。由本月30日开始,5至11岁儿童要接种最少一针疫苗,才符合「疫苗通行证」要求,可以进入指定处所。玛嘉烈医院儿童传染病科顾问医生关日华今日(10日)在一档电台节目中表示,近期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增多,目前医院的情况十分严峻,医护每日疲于奔命。他表示,患者中有很多是儿童,当中包括重症,例如嘶哮症和急性脑炎。他又指,临床个案显示,已接种两剂疫苗的儿童即使受感染,往往很快就可以出院,变重症的机会大减,但完全没有打针的儿童,变重症的风险高很多,呼吁家长应带子女接种疫苗。 他又提到,儿童感染后并已康复,仍需要接种疫苗,因为感染后的抗体只能维持两至四个月,日后仍有机会再受感染,有需要透过接种疫苗,提高抗体水平。

何柏良:香港重症新冠患者人数增加属预期吁尽快打针

本港疫情持续升温,连日确诊个案均逾6千宗。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柏良今日(23日)在一个电台节目表示,现时重症、需要接受氧气治疗及使用呼吸机的新冠患者人数增加,属于预期之内,呼吁长者及幼童尽快接种疫苗。 何柏良形容,本港现时的情况是「有针无人打、有药无人食」,亦有长者在接种第三针后好长时间,未打第四针,导致体内抗体水平下滑,却仍未打第4针,增加感染后的住院风险。他建议安老院舍职员及院友每天做核酸检测及尽快接种疫苗,以遏制疫情发展。 另外,他指出,在今年2至3月疫情高峰期,安老院舍约7成院友曾染疫,至今体内抗体已所剩无几,加上Omicron BA.5在社区蔓延传播,此外,约66%院友在5月底接种第2二针新冠疫苗后,但今只有53%人打第3针,有部分人「够期」未打加强剂,相信感染人数会持续上升,为追上疫情发展,他建议院舍职员及院友每日做核酸检测。 此外,何柏良认为本港可考虑取消酒店检疫,改为7天家居监测。他指,海外输入个案风险低,如果本港机场有能力应付增加的人流,而入境人士又完成3针疫苗接种,现在已经可以实施「0+7」检疫安排。 数据显示,截至21日晚8时,政府已为市民接种共约1843.3万剂新冠疫苗,其中679.6万市民已接种第一剂,占合资格人口的93.3%;655.8万市民已接种第二剂疫苗,占合资格人口的90.1%;480.4万市民已接种第三剂疫苗,占合资格人口的70.2%;逾27.3万市民已接种第四剂疫苗。

香港特区政府续向长者提供快测包至六月底

香港特区政府自4月中开始透过不同的长者服务单位向60岁或以上长者免费提供快速抗原测试套装。随着社交距离措施逐步放宽,社交活动增加,政府今日(27日)宣布延长有关安排至6月底,以鼓励长者不时自行进行快速测试,恒常监察身体状况。由有关派发安排开始至今,政府经相关途径派发的测试套装约为600万份。 食物及卫生局发言人表示,Omicron变异病毒株传播力极高,即使近日疫情稍为缓和,巿民仍需保持警觉,尤其长者感染新冠病毒风险较高。善用测试套装不时进行检测,有助尽早识别患者,以达致「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目标,避免长者一旦感染后转化为重症甚至死亡。 60岁或以上长者(包括会员及非会员)可亲身前往下列服务单位免费索取测试套装。他们须随身携带可证明年龄的文件,如:身分证明文件、长者咭或乐悠咭,以便查核之用。为让更多长者受惠,长者每次只会获提供5份测试套装,不能代他人领取,亦不应在同一日内重复索取测试套装。 食卫局基层医疗健康办事处辖下地区康健中心及地区康健站 社会福利署(社署)资助的长者地区中心/长者邻舍中心/长者活动中心 卫生署辖下长者健康中心 由医院管理局、非政府机构和本地大学三方协作的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派发对象主要为求诊人士) 使用快测示范短片 此外,70岁或以上长者亦可于社区检测中心及流动采样站接受免费核酸检测服务,无需预约。 社区检测中心及流动采样站的位置

孔繁毅:对疫情感乐观重症及死亡数字方可反映疫势严重性

香港第五波疫情缓和,政府今日(19日)起放宽第二阶段社交距离措施,包括重开酒吧、堂食延至晚上12时、室内及室外运动无需戴口罩等。港大医学院内科学系临床教授孔繁毅今日在电台节目中表示,对疫情感乐观,暑假期间市民在户外不必戴口罩。 孔繁毅说,现时大部分确诊个案都是轻症或无征状,不必太关注每日确诊数字,只有重症及死亡个案才能反映疫情严重性。例如现时玛丽医院只有3名患者因新冠病毒入院,较高峰期500人大减,未对医疗系统造成压力。 孔繁毅指,若七月时无新型变种病毒出现的话,可放宽让市民在室外不戴口罩,取消熔断机制,访港旅客可居家隔离。

港大医学院「爆疫警告」被指惹恐慌 袁国勇认同做法值得商榷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昨(12日)率先警告师生,指坚尼地城或邻近地区可能爆发大规模的群组感染,吁本周内不要在区内用餐及进行有需要除低口罩的活动,有意见批评院方的做法引起地区恐慌。院方今早(13日)回应指,有关呼吁是基于该区最新的新冠病毒污水检测结果,显示病毒量比最近平均数值高超过100倍至1,000倍,在取得政府的同意后才作出紧急通知,院方对批评深表遗憾,但强调是负责任做法。政府专家顾问、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则指,院方只是提醒师生小心,但认同做法值得商榷。 西环村西苑台过去5天累计5名居民染疫,涉及的4户家庭分布于不同楼层,加上屋村污水检测到的新冠病毒量极高,故担心全村爆疫,昨日须围封强检,而同区逾10个屋苑、大学宿舍,居民亦将获发快速检测包。袁国勇今早表示,虽然坚尼地城出现疫情,但评估本港已有91%至95%市民,因曾感染新冠病毒或已接种疫苗而有抗体,社会已筑起预防重症的屏障,居民只要打齐针就不用恐慌,到当区食肆用膳也没问题,但提醒抗体水平会随时间下降,相信到11月左右要打第4针,高危人士要打第5针。 港大医学院今日(13日)表示,基于坚尼地城一带最新的污水检测结果显示,病毒载量比最近的平均数值高逾100-1000倍,昨天早上通知政府当局及得到同意后,即时透过内部紧急通知,呼吁教职员和学生避免到区内用膳及参与脱去口罩的活动。 对于有报道指有关做法引起地区恐慌,港大医学院发言人指,对此深表遗憾。医学院大部分师生,每天都有机会出入医院和附近医疗设施工作与学习,发放有关讯息是负责任的做法,希望师生在中午前收到讯息,避免到区内用膳,从而有机会将病毒带返医院和其他医疗设施,危害设施内的病人及使用者。

陈肇始:疫情无爆发式上升重点预防重症及死亡

香港疫情有回落趋势,食物及卫生局长陈肇始则强调,本港疫情现时无爆发性的上升,惟确诊数字持续高企,故目前应以预防重症及死亡为重。 陈肇始出席一个电台节目表示,本港疫情现时无爆发性上升,惟确诊数字持续高企,故她认为,目前重点是应预防重症及死亡;同时,她强调,要分层分流治疗患者,包括安排患者到公立医院、社区治疗设施、社区隔离设施、家居隔离等。 陈肇始续说,伊利沙伯医院即日起成为接收新冠患者的定点医院,故须当安排其他非新冠病人转院或出院,腾空病床,从而接收更多确诊者;她指出,政府已与私家医院开会,要求他们协助接收非新冠病人,但明白私院在人手上有瓶颈的情况,故会逐步推行有关措施。 同时,陈肇始亦指,政府已向中央提出请求,派内地医护到港支援,主要是有治疗新冠患者经验的医护,并会与医管局商讨有关合作模式;至于落马洲河套区应急医院,日后将主要由内地团队营运,为港提供更多病床,以接收更多新冠患者。

港大杜启泓吁市民尽快打第三针提升抗体水平

面对新变种病毒Omicron来势汹汹,很多人担忧就算接种疫苗亦不足以应付,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昨日(14日)公布研究,发现大部分已打2针疫苗人士,其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水平并不足以抵抗Omicron。但有份参与该研究的专家今日(15日)在电台节目解释,研究并非代表接种2剂疫苗对防御Omicron无作用,仍然有助减少重症和死亡个案。 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带领的团队昨公布研究,指港府现时供应的2款新冠疫苗,不论是由内地及德国合研的复必泰或由内地研发的科兴,在完成接种2针后所产生的血清抗体水平,亦不足以抵抗新变种病毒。其中复必泰效率大幅减至低于2成,而科兴疫苗更无法中和Omicron病毒。 有份参与研究的港大微生物学系系主任杜启泓今称,研究并非代表打2针对防御Omicron没有作用,举例指若患者接种后不幸感染,其抗体水平上升速度会快得多,相信有助减少重症和死亡个案。杜另认为市民应打第3针,可以减低如感染、患重症和死亡,以及传染给其他人等风险。

辉瑞称疫苗对5至11岁儿童有效 何柏良:此年龄层重症机会很细

美国辉瑞药厂公布,辉瑞疫苗对5至11岁儿童有效,将寻求美国当局授权使用。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柏良今日(23日)在电台节目中表示,药厂暂时只在官方网站披露部份资料,未在科学期刊发表研究数据。 何柏良说,全球数据显示,每5000至2万名接种者,可能有1宗接种后患心肌炎个案。辉瑞有关安全数据研究有局限于2200人参与,无法评估接种后心肌炎风险。 何柏良强调,要先清楚5岁至11岁儿童接种疫苗的主要目的。如果是为了减低感染后重症风险,但这年龄层出现重症机会很细,美国5至11岁儿童感染新型后患重症每1万宗也没有1宗。因此要数以万人的资料,才可说「得益大于潜在风险」。